结合实际论述人生价值评价的方法 [结合实际论述对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作用机理的认识]

【www.zhangdahai.com--其他心得体会】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四百多年前,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中西医结合派在我国逐渐兴起。中医与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开始并逐渐互相沟通。张锡纯是较早将中西药融为一方,并提出中西药联用理论的人。将中西药联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标本兼治。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已日趋广泛。中西药合用的效果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1中西药联用现状
  现在的临床上,在应用中药时,首先是应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患进行辨病与辨证综合分析;其次是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则与治法,并依法选用对证、对病或对症的药物组成方剂,进行整体治疗;最后达到调理人体,驱邪扶正,使人恢复健康之目的。在应用西药时,首先是应用西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患进行辨病求因;其次是在辨病求因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选用对因对症的药物,进行专一治疗;最后达到祛除病邪,使人恢复健康之目的。若将上述两种模式合二为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西药联用,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标本兼治。
  中西药联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均十分普遍,在许多基层医院已成临床用药的常规。据北京市中医院的统计,该院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有中成药患者的24�7%;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57�34%。许多地、市尤其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则比率更高。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与西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有些患者求愈心切,看过中医,又看西医;有的医师求稳,用药是多多益善,中西医双保险。这些都是目前中西药合用的主要因素。但关键是在于如何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扬长避短,经济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西药物,这将是适合我国国情,有着广阔前景的研究课题。
  中药在我国的运用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积累起极其丰富的药物作用知识。中药学产生、丰富和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其主要内容如药物的产生、用药理论,药物选用等都体现着医药结合的整体观思想。中药的合用强调辨证论治,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一张处方中的药物构成一个有机的功效整体,而不是简单地药�症对号入座。近年国内对于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有长足的进步,但不能脱离或取代传统的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西药的使用重在症�效对座,然而,客观情况并不如此简单。如咳嗽作为一个常见症状,选取用咳必清、可待因等,但临床医师多选用川贝枇杷露、痰咳净、雪梨膏、咳特灵等中成药,或用汤药。因为中医对咳嗽是作为内科一个疾病来对待,分外感、内伤两大类,而外感又有寒热之异,内伤则有肺虚、痰湿、肝火等不同,治疗亦选用相应的方药,总以辨证论治为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于中西药联用亦引起了重视。日本著名汉方医家寺泽捷年对大量中西药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报道。如日本还有将甘草甜素、半胱氨酸、甘氨酸溶于生理盐水,作为抗过敏和解毒药用于临床。荻原幸夫用大鼠炎症模型的研究发现,小柴胡汤与强的松并用,显著减少肾上腺萎缩,改善合成类固醇剂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类似报导涉及汉方与各类西藏自治区药的联合运用,这些对于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的中西药联用都将是极大的帮助。综观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一方面,中西药联用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病程,其运用机率越来越高,逐渐为群众所接受,对其运用的规律、禁忌报道也是越来越多,说明中西药合用这一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正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面另一方面,盲目运用,双管齐下,不讲禁忌,造成浪费甚至是药源性疾病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不仅有深远的学术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作用机理
  中西药联用,应从药物分析学角度加以分析,衡量其联用是否必要;应分别以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为指导,选择中西药物;应熟悉中西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力避违禁联用;应充分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因素,谨慎制定针对具体疾病的用药方案
  中西药联用的作用机理概括起来有经下几个方面:
  2�1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西药大多成分单一,针对性强,药效迅速;中药大多成复杂,能宏观调节(多功能,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疗效稳定持久。两者合理结合,不但能显示出各自的优越性,而且能标本兼顾,增强疗效。如:银花与青霉素联用,能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增强青霉素的作用;猪苓、泽泻与双氢克尿塞、速尿同用,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2�2降低疗效或产生毒负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形成难溶物质,降低机体对中西药的吸收,累及药效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形成难溶物质,降低机体对中西药的吸收,累及药效。这是因为药物的吸收与溶解度有关,今既生成难溶物质,势必会降低机体对中西药的吸收,影响各自的原有药效。如鞣质与含金属离子的中药联用生成难溶物,导致药效降低。
  2�2�2酸碱中和,改变单用中药或西药的酸碱环境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导致酸碱中和,改变单用中药或西药的酸碱环境。现代药理学告诉我们,一些西药的溶解和吸收均需一定的pH值。若将其与中药联用,势必会发生中和反应,失去其原有的理化属性,导致pH值发生或增或减的改变,进而影响机体对这种西药的吸收,降低或增强原有的功效,导致减效或失效、增效或增毒。同时也降低了所用中药的疗效。如含有大量有机酸的中药,若与碱性西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同服,发生酸碱中和,导致碱性西药失效,中药疗效降低。
  2�2�3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这是因为药酶是催化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系,其活性直接影响药物代谢,若联用的某一药物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就会影响另一药物的代谢水平,改变药物的疗效,甚或引发中毒。如中药药酒中含有乙醇,而乙醇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若将中药药酒与苯妥英钠、安定等同用,其所含乙醇可促进后者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造成减效。
  2�2�4影响药物的排泄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影响药物的排泄。这是因为药物的排泄主要途径是肾,而尿液的pH值是影响药物排泄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排泄快;而在酸性尿液中却解离少,排泄慢。如此势必会影响药效。如乌梅及其制剂,口服后能使尿液酸化,降低其pH值;有些磺胺类药物,其主要从尿液中排出,故常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类疾患的治疗,但当尿液的pH值较低时,却可析出结晶。若将二者联用,可因尿液的酸化、pH值的降低,而导致结晶的析出,不但降低疗效,还会引发肾损害。
  2�2�5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有些中西药联用,可生成新的有毒物质,特别是某些矿物类中药更是如此。如将中药朱砂或含有朱砂的安神镇惊类中成药与治神经衰弱的溴化物类西药同用,即可产生剧毒的溴化汞,对人体造成伤害。
  2�2�6产生拮抗,降低药效有些中西药联用,可产生拮抗,降低药效。此种配伍屡见不鲜,多为不熟悉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理所致。如中药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升高血糖;西药降糖灵则具有降糖作用。若将二者联用,即可减弱降糖灵的降糖效果。
  2�2�7用药重复累加,加重或诱发并发症有些中药与某些西药功效相似或相同,若将这两类药物同用,势必会造成相同或相似功效的累加,加重药效或诱发并发症。如有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心衰性水肿患者,既用强心西药地高辛,又投含有北五加皮而能祛风湿、利尿的中药汤剂,导致心慌心悸加重,甚至心律紊乱。这是因为北五加皮含有类似地高辛强心作用的强心苷,若与足量的地高辛同用,就等于重复使用了强心苷,从而加重强心苷的并发症,轻则引发心律紊乱,重则导致心跳骤停。
  2�2�8破坏成分,导致失效有些中西药联用后,能破坏同用西药或中药的有效成分,导致失效。如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与西药乳酶生联用,可使其所含乳酶杆菌灭活而失效。
  中西药联用的作用机理,现在还是探讨阶段,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化研究,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多加注意,时刻掌握研究动态,以便在中西药联用领域上更好的发挥。

推荐访问:联用 机理 西药 论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qitaxindetihui/2019/0414/7544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