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三结合”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的思路辨析】 乳腺癌术后康复治疗

【www.zhangdahai.com--效能建设心得体会】

  关键词:中医药;乳腺癌;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02-02      乳腺癌,中医古称“乳岩”,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当今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迅速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等。在国内,中医药疗法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吾师李斯文教授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的经验,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将侍诊心得整理如下。
  
  1 坚持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手术、放化疗后肿瘤虽已去除或者控制,但机体同时也受到损伤。中医认为,乳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邪气虽减,但气血已亏,脾失健运;热毒过盛,津液受损,阴阳失调;加之患者对不良预后的担忧,致使肝气内结,失于条达,脏腑机能减退,正气虚弱,邪气可侵。因此,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通过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全方位调节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
  从整体而言,扶正重视培补气血,调整阴阳,使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达到平衡与协调。从脏腑而言,立足于补益肝脾。肾,并且贯穿于始终。肝疏理气机,调节情志;脾运化水谷,输布气血津液;肾被称为“先天之本”,寓藏真阴真阳。三脏对乳腺的发育及其生理功能都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癌组织,并没有完全消除先前癌组织对身体造成的多重损害。此外,手术本身耗伤气血,损伤元气,也不利于肝脾肾功能的恢复。化疗后常会有多种毒副作用反应,如消化功能障碍、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主要损伤肝脾肾等脏器,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表现为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精亏虚。所以,临床上多采用补益肝脾肾的治疗原则。放疗也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一定损害,作为一种热毒之邪,主要损伤肝脾肾三脏阴液,治疗上以补肝肾之阴,养脾胃之津为主。
  乳腺癌患者经手术、放化疗后,大部分癌细胞已被杀死,但其残留的癌灶、毒素仍可蛰伏于体内,在机体虚弱的情况下随时可复发,同时放化疗之毒及体内病理代谢产物湿、热、瘀、毒等在体内有不同程度的蓄积,造成瘀滞,有待清除,故扶正同时不忘祛邪。祛邪法中,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法。实验证明:活血化瘀药能阻止癌细胞在微循环中的停留、聚集和种植,从而减少癌瘤转移率,同时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实体瘤的局部缺氧状态,提高放化疗敏感性。清热解毒药具有直接抑制肿瘤、抗炎排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阻断致癌和反突变等作用。化痰软坚药也有直接杀死癌细胞的作用,且对局部病灶和转移淋巴结有消散作用。
  扶正与祛邪孰重孰轻,应依据患者体质强弱、病程长短、肿瘤状况、手术状况、放化疗方案等具体情况来调整,决不拘泥于一方。临证千变万化,还得按实际情况辨证设定。2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笔者依据中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以六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可以减轻术后、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抗放化疗的免疫抑制作用,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提升血象,既可扶正,又可抗癌。基本方药组成为: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法夏、鸡内金、大枣、甘草等。方中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为治脾胃虚弱的主药;陈皮、法夏祛湿、化痰、止呕;甘草、大枣健脾补中、益气和胃、性质温和,补而不燥。一般根据术后、放化疗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用此方辨证加减治疗。灵活运用于临床。
  若患者术后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免疫力下降,易感冒,可加用滋养津血之品,如熟地、山萸肉、制龟板、制鳖甲等;白细胞降低,可重用黄芪、加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纳呆、呕恶、便溏、苔腻,可佐以化痰祛湿、降逆止呕之品,如竹茹、木香、砂仁、厚朴等。年龄较大者,多中气不足,术后更伤正气,且癌毒内蕴,耗伤阴液,故可见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常加用五味子、麦冬、天花粉等并佐以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若患者心情抑郁,喜叹息,或两胁胀满,失眠,烦躁,可佐以疏肝解郁之品,常选用柴胡、香附、郁金、枳壳、赤芍等;失眠较重者,可加用合欢皮、夜交藤、茯神等宁心安神之品;若放、化疗后见皮肤干红,毛发稀疏脱落,舌质光红无苔,可加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品,如生地、沙参、麦冬、黄芩、黄柏等。
  乳腺癌术后晚期常伴有不同部位的转移,伴淋巴结转移者常加海藻、昆布、浙贝等;肺转移出现咳嗽,胸痛,干咳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苔,可加用养阴清肺之品,如沙参、天冬、炙紫菀、桑白皮、杏仁、芦根等;肝转移伴胁肋胀痛,黄疸者加茵陈、虎杖等清肝利湿;骨转移伴疼痛者,常加用蜈蚣、全蝎、三龙、炒杜仲、川断等。
  乳腺癌术后调治还应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随着四季气候变化,人体内环境也随之变化,故治疗应因时而变。春季阳气升长,万物复苏,病毒流行,患者容易感冒、病毒感染,在基本方基础上加清热解毒之品,如银花、连翘、菊花等;夏季气候炎热.暑湿较重,湿易困脾,在基本方基础上适当加芳香化湿醒脾之品,如白豆蔻、苍术、厚朴等;秋季气候干燥,燥易伤阴,口鼻干燥,在基本方基础上加养阴润肺之品。如生地、玄参、枸杞子等;冬季气候寒冷,寒主凝滞,在基本方基础上加温补肝肾,补养气血之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菟丝子、仙灵脾、炒杜仲等。3药物治疗与心理疗法相结合
  中医也很重视心理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作用。朱丹溪认为乳腺癌是“忧圭郁闷,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不良的心理刺激也是一种“促癌剂”,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抑郁、忧虑、悲伤等恶劣情绪过度和持久,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影响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自主神经功能,从而降低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增加肿瘤发生率。
  鼓励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以诸多佳案告知患者,让患者间加强交流,以培养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药物疗效的发挥和病情的好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中医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进行适当的运动,把运动作为调整心态的一种重要办法,例如散步,做各种强度适中的健身操、气功操等,有益于身体气机畅达,疏通百脉,协调内外,平和气血,达到“阴平阳秘”。而且叮嘱患者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饥过饱,以免增加脾胃负担。这些对疾病的治疗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4 小结
  
  西医具有抗癌针对性强、杀灭癌细胞效果好等优点,但亦存在着治疗副反应大、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明显、患者生存质量差等缺点。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虽然不及手术、放化疗,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能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另一方面采取个体化治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采用辨证论治。这些特点尤其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对增进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应该承认,乳腺癌术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及疗效标准,缺乏证型量化指标,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一个符合中医临床乳腺癌治疗现状的正确评价体系,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中医学子不懈的努力,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会有突破性进展。

推荐访问:辨析 乳腺癌 术后 中医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iaonengjianshexindetihui/2019/0423/908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