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对付无赖的初中学生 教师对付学生需要用“兵法”吗

【www.zhangdahai.com--学习兰辉心得体会】

  2006年,万玮的《班主任兵法》风靡教坛,许多老师视如绝技,教条般地在自己的课堂如法炮制――叫好者有之,质疑的声音也很强烈。李镇西对此直言:“班主任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策略,需要谋划,但不需要‘兵法’!千万不要以学生为敌,哪怕是无意识的。”
  教师对付学生需要用“兵法”吗?
  首先,“对付”一词,就耐人寻味。“对付”的意思是应对、抵挡――师者分明把学生摆在了“对立面”。 “兵法”更是骇人――“兵者,诡道也”,我们的教育是需要“山清水秀”还是“波诡云谲”?难道还嫌社会人际关系异化得不够冷酷吗?
   教育不是打仗,自然不需要“兵法”,那为什么《班主任兵法》还受到如此追捧呢?这要从传统的师生关系谈起。“天地君亲师”“日为师,终身为父”“棍生孝子,严师出高徒”,瞧瞧!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或明或暗地昭示着:师生是不平等的、体罚是为学生好、干什么都要立规矩。尽管时代教育的进化,已经将这些“旧话”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残存的思想流俗还在影响着什么。就像应试教育一样,从名义上,它早死了,而现实呢,应试教育不但活着,还挺有生命力。
   应试教育不死,快乐学习无望。有应试就有压制,有对立就难免冲突。在冲突面前,“兵法”就派上用场了。于是,许多老师为了“驯服”学生,冒着给学生带来心理障碍的危险“攻心为上”;为了成为问题学生的“克星”,不惜引蛇出洞“欲擒故纵”;为了维护师道尊严,甚至假仁假义地“笑里藏刀”。有些老师迷信“兵法”,与其说目的是为了降服学生,更有效地施加影响,不如说是因为“骨子里都藏有的深深的管制情结”。
   管理,管理,仿佛你不去“管”就没人“理”一样。许多老师之所以热衷于变着花样去治服学生,管制学生,约束学生,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把好学生定位于“听话、顺从、分高”,而把拥有独立见解、平等意识、个性追求的学生视为另类。这类老师好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喜欢发号施令,希望学生都围绕着他的指挥棒转。这类老师的学生观貌似这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就该吃苦,就该服从大局,做出些牺牲,凡不唯老师马首是瞻的学生都需要“管教”。
   “管教”就需要“兵法”,“兵法”加强了“对立”。如此恶性循环,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走出这个怪圈,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到底应该怎么样呢?
   “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已达成共识:儿童从出生到成长,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不是对立的;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本性和兴趣;教育是对儿童身体、心理、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促进。可见,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在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单纯地使用‘兵法’不会有长久的效果,提高自身修养,增加人格魅力才是根本之道。”万玮说这是他做了多年班主任后悟出的道理。万玮通过反思自己的亲身经历,在阐述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智慧与方法的同时,反复强调,不要误读他的“兵法”。
   “学生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诟骂,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哲学家罗素认为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即“对在上的人要服从,要怯懦,对在下的人不妨擅作威福,而蛮不讲理”。教育要想培养健全的人格,就绝不能再“作战”似的,把活生生的人当成兵器去摆布,更不能以“奴化”作手段,以“驯服”为目的,追求所谓的严格管理。只要忽略了作为教育之根本的爱和责任,任何“目中无人”、专门对付学生的歪门邪道,都是“非教育”的,都该受到批判。
   在这个呼唤教育回归原点,呼唤以人为本与公民教育的伟大变革时代,广大教师需要的不是“兵法”而是“学法”,不是“驯服”而是“服务”,不是“管制”而是“梳理”。教育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启迪智慧和培养生活的能力。

推荐访问:兵法 需要用 对付 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anhuixindetihui/2019/0315/158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