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慎用的药物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摘要】 目的指导糖尿病患者运用非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方法社区医生通过5年时间指导糖尿病患者通过膳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及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等方法,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结果在56例糖尿病患者中运用此方法,使血糖得到明显控制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利用非药物治疗糖尿病效果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应终身进行。除糖尿病急症严重并发症外,均在开始药物治疗前首先或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中心利用5年时间对辖区内5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的跟踪随访,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75岁之间,基本上通过一年的坚持治疗有23人不用任何药物血糖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另外33人只服用少量降糖药物,血糖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1.2 方法�
  1.2.1 膳食 膳食治疗的目的是:纠正代谢紊乱、减轻胰岛负荷、改善整体的健康水平、有利于减肥、降低餐后高血糖、有利于防治并发症。膳食治疗的总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饮食上限制脂肪摄入量,占饮食总热量的25%~30%甚至更低,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其不超过总脂肪量的10%~15%。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300 mg以下;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消耗量大,摄入应接近正常人的标准,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2%~15%,其中至少1/3来自动物类优质蛋白和大豆蛋白;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结合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要充足合理。对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糖异生作用旺盛,应补充糖异生过程消耗的B族维生素;提倡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增加膳食纤维量,每日20~35 g,以进食天然食物为佳,并应与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时食用。供给充足的铬、锌、锰等微量元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三酰甘油的患者,酒精还可引起用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餐饮安排要合理: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早、午、晚餐各1/3的热量;或早餐1/5,午、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定时定量。�
  1.2.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与糖尿病的患者密切相关,总体脂和(或)局部腹部,尤其是腹腔内体脂增加分别是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肥胖特别是中心性或躯干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若使肥胖者体重长期降至正常的可能性较小,减肥的目标是至少使体重持久降低当前体重的5%~15%。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常伴血脂紊乱及高血压以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防治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高血糖。同时减少其他危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使其达到,有效减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合理调整血压的治疗目标。�
  1.2.3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因而改善血糖控制、还能帮助减轻体重,能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心肺功能,促进身心健康。规律运动还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有改善作用。但运动治疗前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要做评估,下列情况不适宜运动治疗: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蛋白尿性肾病、足部溃疡、急性代谢并发症期、血糖控制很差。运动方法要得当,运动时间:一般应在饭后1 h开始,每次20~60 min,每次运动时,达到最大耗氧量的50%~70%的有氧运动应持续20~45 min,时间过短不会起到理想效果,过长则容易损伤肌肉骨骼;运动频率:要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每周运动至少3次或隔日一次。如果降低体重为主要目的,则每周应运动5次以上;运动强度:为使心血管系统最大受益,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和运动中血压波动不大者,一般说运动时收缩压不要超过180 mm Hg,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氧耗量的50%~70%,[1]。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社区医生应尽量了解其紧张的原因,有针对地进行心理调节,使之保持乐观积极地心态,缓解精神紧张。高血压患者应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和焦虑状态,同时还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社区医生及其家属应做耐心劝导,帮助这些人参与社交活动,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提高生活质量[2]。�
  
  2 讨论
  非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个体存在的可改变危险因素,采取的相应健康措施,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初期糖尿病患者得到很好的控制,一些长期靠药物维持的糖尿病患者,减少服药量,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3]。但此治疗必须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医生要制定个体化措施定期评估。�
  
   参 考 文 献 �
  [1]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2,4(4):235.�
  [2] 宋玲,王爱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84.�
  [3] 李凤英,房健,王丽,等.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饮食指导.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2. �
  
  

推荐访问:糖尿病患者 药物治疗 医生 指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12/7021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