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地区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的族群相关性研究_大学生体质测试

【www.zhangdahai.com--学习雷锋心得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地区汉族与傣族成年人中医体质的分布类型,比较两族群体质分布所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导致此差异形成的原因。方法:通过对504例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汉族成年人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对其进行体质分类。结果:汉族与傣族成年人阴虚质体质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傣族族群高于汉族族群。汉族族群痰湿质、湿热质的比例高于傣族族群。
  关键词:中医体质;成年人;族群;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04-02
  
  族群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族群一般是建构在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一种文化建构,因此,不同的族群应该有不同的中医体质证型分布的差异。为了揭示西双版纳地区汉族与傣族不同族群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对504例西双版纳地区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包括了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18~70岁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共计504例,男216例,女288例;傣族342例,汉族162例,其中傣族与其他民族有血缘关系者未纳入观察,汉族研究对象三代之内没有与傣族或其他民族有血缘关系。调查方法参照《中国人体质问卷》自制调查问卷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以王琦七分法为基础,将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采用专家咨询法与计算机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体质类型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判断。数据应用SPSSl5.0医学统计软件分析。2组研究对象性别比较,P=0.912>0.05,提示2组研究对象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研究结果
  
  对2组数据进行RXC(2X7)X2检验,X2=14.387,P=0.026<0.05,说明傣族汉族成年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规律不一致。分别对各组数据进行四格表X2检验,除“阴虚质”组P值小于0.05外,其余均大于0.05,说明汉族与傣族成年人阴虚质体质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傣族族群高于汉族族群。而其余各型分布无明显差异。汉族族群体质在痰湿质、湿热质及正常质的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傣族族群。但是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先天禀赋的差异是导致傣族人群与汉族人群体质类型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稳定性,禀赋不同是形成体质差异的重要条件。《内经》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禀赋不同决定了体质差异的存在,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源于中国古代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而汉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族,“百越”有别于华夏族的子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傣族是百越人的后裔,春秋以后,百越陆续向西南地区移动,最后迁徙到云南南部即现在居住的地方。族群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的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族群一般是建构在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人们的共同体,是一种文化建构。所以不同族群决定了这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的必然性。
  
  3.2 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和重塑作用
  3.2.1 傣族与汉族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是导致成年人体质类型中阴虚质构成比显著高于汉族的重要原因傣族在饮食方面,偏嗜酸辣,被称之为“酸摆夷”,不仅食物中喜欢加酸味,且几种食物是以醋酸为主体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明言:过食酸味,可使肝气淫益亢盛。酸味本有滋养肝脏的作用,但过食酸味,导致肝气过亢而耗散津液。另外,傣族喜好烤食,如各种肉类喜用用茅草或木炭熏烤而食,还喜食水中的青苔,用油炸酥脆而食。熏烤食物时常加入葱、蒜、辣椒、芫荽等燥热散气之品。这样的饮食习惯易伤人体阴津,日久就形成人体阴虚的体质类型。在进行本研究时曾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上两种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傣族人群有这两项饮食习惯的构成比高于汉族人群。而且课题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生活习惯及宗教因素,傣族膳食结构中,植物类食物摄入较多,血肉之品一动物摄入少,身体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阴血化生相对不足。又由于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热量丰富。炎热的外界环境导致人体津液大量丢失,伤耗阴液,日久形成阴虚体质。因此,可以认为在特有气候环境下,饮食嗜好和膳食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傣族成年人体质类型中阴虚质构成比显著高于汉族的重要原因。
  3.2.2 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是导致傣族成年人体质中医类型阴虚质构成比显著高于汉族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有其特殊性,多聚居在城镇的边缘相对封闭的傣族寨子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相对较差。而汉族则主要居住在城镇中心,医疗设备齐全。从总体水平上看,汉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相对高于傣族,较高的文化素质使得汉族较注重对自身身体的保养。这也是导致傣族成年人体质中医类型阴虚质构成比显著高于汉族客观因素。
  
  3.3 先天禀赋的差异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汉族群体体质在痰湿质、湿热质的分布比例有高于傣族群体的趋势傣族源于中国古代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汉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族。不同的族群决定了对相同的自然环境气候致病性的易感趋向。炎热潮湿是西双版纳气候的重要特点,该地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81%~86%。该地区又因受印度洋温湿气候的影响,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雨林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在21℃左右。因此,作为西双版纳地区的各族人民,久居潮湿而炎热的气候环境中,必然产生痰湿以及湿热体质。所以两组人群中的这两种体质证型分布比例均较大。但是傣族居民世居于此,对当地的各种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环境已经适应,而这些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相对于迁徙于此,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汉族而言则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另外傣族居住所大多数为干栏式建筑,汉族则大多居住于封闭式的砖混房屋,相对傣族的居住场而言缺乏避“下湿上热”气候条件下的热毒的功能。调查结果也显示汉族饮食结构相对于傣族,偏于喜食膏粱厚味之品,这也是导致该地区汉族人群易于聚湿生痰的可能性因素之一。所以该地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中体现出了汉族族群体质痰湿质、湿热质的分布比例高于傣族族群的趋势。这一结论虽然暂时没有统计学支持,但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如加大样本数量研究,临床病例调查等等,以揭示其差异的深层次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禀赋遗传、文化熏陶及饮食生活习惯等先后天因素影响,是形成傣族与汉族族群中医体质差异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西双版纳地区运用中医诊治疾病时,不仅要重视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应注意到在相同环境下,傣族与汉族不同族群中医体质的差异性,辩证地应用“因人、因地、因质制宜”,切实提高中医在民族地区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事业服务。

推荐访问:西双版纳 相关性 族群 体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xuexileifengxindetihui/2019/0423/9113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