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症的探讨]心脏神经症怎么治疗

【www.zhangdahai.com--爱国演讲稿】

  【摘要】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探讨心脏神经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使医务人员熟悉和掌握该病的诊断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脏神经症;探讨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08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17-01
  1.引言
  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常发生于20岁至40岁。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长期不良的精神刺激,导致迷走神经紧张度过高,心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但是体格检查及心血管辅助检查时,病人常无相关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心血管临床症状虽然比较突出,但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和意外发生。
  2.发病机制
  心血管系经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能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长期的忧郁,心理压力过大,是心脏神经症病人发病的主要原因[1]。发病前常伴有精神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抑而又得不到渲泄。同时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长期的不良精神困扰,最终发展成为精神创伤。当病人发展成为精神创伤后,精神相当脆弱,类似精神条件反射的轻微刺激,均可加剧创伤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心理疾病"。由于反复不良的精神刺激,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即可发生心脏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咖啡,浓茶能兴奋迷走神经可诱发,但烟酒对心脏神经症似无明显的相关性。
  3.临床表现
  心脏神经症病人,临诊时往往突发症状已消失,所述的心血管症状缺乏内在联系,不符合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定病因和生理病理发展演变的规律,即不能用某一种拟定的器质性心脏病去理解和解释其临床表现。相当部分的心脏神经症患者有其思想负担和精神上所受到的"心脏病"的痛苦的折磨,往往比器质性心脏病还严重。
  期前收缩是心脏神经症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室性早搏,部分为房性早搏。发病无规律性,可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可偶发,也可频繁发生;严重时可出现持续性二联律,三联律。联律持续时间不等,少则数分钟数小时,多则数十天。持续的二联律或三联律且不会影响心排血量。不会造成心脑血管的供血供氧不足而发生头昏,心慌,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早搏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即夜间重,白昼轻;静止期重,活动后消失;平卧重,起立后缓解或消失。临床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本无效,这是本病的一大特点。夜间突然发生频繁早搏,病人可突然惊醒,不能平卧休息,被迫采取坐位,或者下床室外活动以缓解症状。待早搏消失后方可入睡。这种情况加重了病人的思想负担,更刺激了迷走神经的兴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4.体格检查
  心脏神经症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错过症状的发作期,体格检查时无相关阳性体征。偶发性期前收缩查体很难发现;频繁性期前收缩可以有相关心律不齐表现。常规的心血管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均无特异性病变。
  5.诊断依据
  有心理压力过大的生活情况或精神创伤史;临床上主要以心血管症状为主;心血管系统常规检查无相关特异性发现;心血管扩张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治疗方法
  心脏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调整心理平衡为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辅以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部分药物。
  6.1 心理治疗要求增强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对于初发病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疑虑自己有某种心脏病,尤其是经临床治疗无效,担心发生意外和危险。临床医生应该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熟悉病情发展,避免误诊,不能随意作出某种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这将给病人造成深刻的烙印,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更不能以某种心脏病的要求限制病人的活动和饮食,以及滥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应该向病人解释清楚:心脏神经症尽管临床症状突出,一般不会发生生命危险和其它意外情况。同时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参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6.2 药物治疗: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治疗心律失常,但在某些条件下又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的双重作用[2]。本病是心脏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并非器质性心脏病,所以目前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本病基本无效。
  临床实践中,以卡马西平的疗效较为理想。其作用机制是阻滞神经细胞膜钠通道和钙通道,减少钠离子与钙离子内流,抑制高频放电和阻断突触传递。能恢复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神经细胞的过度兴奋。具有延长房室传导,降低4相自动去极电位,延长Purkinje纤维动作电位时间及奎尼丁样膜稳定作用,能消除室性或室上性早搏。同样能够消除心脏神经症的心律失常。[3]
  7.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心脏神经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而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以致本病易误诊误治。因此,要求临床医生要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加强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卫,梁焕桢,柳俊.浅谈心脏神经症的诊治认识和体会.新医学,2002,(2)71.
  [2] 高恩民.抗心律失常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9,5(2):125.
  [3] 丁全福,主编.药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

推荐访问:神经症 心脏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uoyanjianggao/2019/0314/1232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