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112例临床分析_药物伤损肝一般多久好

【www.zhangdahai.com--感恩演讲稿】

  【摘要】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作出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草药为最多,占(28.5% ),其次为抗结核药(21.4% ),抗生素药物(16.1% )解热镇痛类药物(14.2% );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75.0%,胆汁瘀积型占13.4%,混合型占11.6%;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好。临床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监测肝功能,减少药物肝炎的的发生。
  【关键词】 肝炎;药物;诱因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称为药物性肝病(Drug-indaced Liver disease, DILD),该病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的总发生率为3%~9%[1]。近年来随药物种类的逐渐增加,药物性肝炎也逐年增加,由于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工作中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本文对11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该病认识,减少其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男性45例,女性67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年龄45.7±8.6岁。
  1.2 诊断标准 ①病前1~8周或1年内有明确用药史。②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③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6%。④有肝实质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瘀积的病理和临床表现。⑤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或黄疸。部分原有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脂肪肝或血吸虫性肝病患者在服药前检查肝功能正常。⑥停药后临床表现在数天内消失而转氨酶在一周内下降>75%。⑦偶然再次给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凡具备上述第1条,加上第2~7条中任何两条者即考虑为药物性肝炎[2]。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入选患者住院资料:原发病、用药史、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检查、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治疗与转归等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时间 本组患者用药后发病时间最短5 d,最长3个月,其中101例(90%)在1~2个月发病。
  2.2 临床表现 其中有12例(10.7% )无临床症状,因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而发现肝功能异常。其余首发症状以纳差、乏力最为常见,占所有病例(87.1%),恶心、腹胀(25.7% ),合并发热11占(9.8% ),合并皮肤损害7例(6.25%)。有6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55.3% )。
  2.3 临床分型 损伤类型按国际共识会议意见分类[3]:①肝细胞损伤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ULN)或ALT/碱性磷酸酶(AKP)≥5。②胆汁瘀积型,AKP>2 ULN,ALT/AKP≤2。③混合型,ALT和AKP均>2 ULN而且ALT/AKP介于2~5之间。 ①肝细胞型84例(75.0%)。②胆汁瘀积型15例(13.4%)。③混合型13例(11.6%)。
  2.4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 在本组112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为中草药32例(28.5%),其次为抗结核药24例(21.4%)患者均为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其次为抗生素16例(14.2%):主要磺胺类、、甲硝唑、氟康唑等;解热镇痛类药物14例(12.5% );其他有抗肿瘤药物8例(7.1% )抗甲状腺药物6例(5.3%):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抗精神病药物3例(2.7% )、降脂药物3例(2.7% )、抗风湿结缔组织药4例(3.5% )保健品等2例(1.8% )。
  2.5 治疗与转归 本组112例患者确诊后均立即停药,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针、多稀磷脂酰胆碱针、还原性谷胱甘肽针等保肝治疗,8例重症患者应用血浆、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其中有5例重症患者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结果治愈108例(96.4%),自动出院2例(1.7%),死亡2例(1.7%),死亡原因为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3 讨论
  药物性肝病或药物性肝损(Drug-indaced Liver disease, DILD)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在我国尚缺乏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据报道药药物性肝病约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 ~50%,占暴发性肝衰竭中的15%~30%[4]。药物性肝损分为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两种,前者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直接毒性有一定规律,常可预测,毒性与剂量成正比,潜伏期较短,诊断较容易。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系不可预测性,根据其发生机制又可分代谢特异体质和过敏特异体质两类。本类药物性肝损伤与剂量无关、不可预测、潜伏期不定,诊断困难[5]。
  据报道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达1000种以上,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国内报道不一致,有以抗结核药为多,也有以中草药为多的报道[6]。在美国每年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2000余例,其中50%有以上有药物引起,而其中36%为非甾体类消炎药引起[7]。本组资料显示中草药、抗结核药物、抗生素及非甾体类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物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由于中医在我国深受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喜爱,中草药应用广泛,且中草药化学成分及机理不甚不明确,不可预测性肝损伤较多;②结核患者的增多,患者均为联合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上述药物肝毒性明确,也与与结核患者常存在年龄大、联合用药多、慢性病多等危险因素有关;③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的滥用。
  本组药物性肝病中,其临床表现其他原因肝脏疾病一样以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为主无特异性,因此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但其潜伏期和严重程度相差较大,且以女性居多高达59.8%。,说明女性患本病的可能性大,与女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稍高于男性,及男性肝微粒体内的药酶活性略高于女性有关。本组患者中潜伏期5~90 d,多在10~60 d发病,有报道其长短既受所用药物的特性影响,也受个体的特异质影响;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其发生DILD的潜伏期是不一的。,可能与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异常和过敏特异体质有关。另外本组112例患者有8例重症患者(7.1%)中,60岁以上的患者6例,2例合并基础病多联合用药多,可能与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机体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减弱,微粒体酶系统活性降低、肝血流减少及合并基础病多等有关。
  DILD一旦诊断成立,停用可疑药物并经应积极给予适当的保肝对症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是医源性疾病。随着医药种类的增多,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重视,用药量随着增多,其发病率必然增高。同时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因此临床工作中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合理用药,严格用药适应证减少DILD发生;用药过程中监测肝功能预防DILD发生;对所有因肝功能异常而就诊的患者均应询问最近3个月的用药史,防止漏诊。
  参 考 文 献
  [1] Kaplowitz N. O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implicationsfor drug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Drug sa, 2001, 24(7): 483-490.
  [2] Kaplovitz N. Drug induced liver disorders implication for drug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Drug Saf,2001,24:489-490.
  [3] Larreu D. Epidemiolog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liver.Semin Liver Dis,2002,22(2):145-156.
  [4] 杨惠,王修齐,白阳秋,等.药物性肝损伤115例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10,31(8):70-71.
  [5] 林三任.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3.
  [6] 李平,谢同柄.13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1):48-49.
  [7] 林三任.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53.

推荐访问:临床 药物 性肝炎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anenyanjianggao/2019/0412/7078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