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隆起样病变严重吗_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分析

【www.zhangdahai.com--国旗下演讲稿】

  [摘要]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中心卫生院,1997年10月~2009年12月治疗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8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在本院经腹手术72例,外院腹腔镜手术14例,除1例胆囊癌合并小脑转移,术后52 d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来决定。保守观察和主张早期手术两种观点各有利弊,搜集资料,仔细分析后再进行个体化处理,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胆囊隆起性病变;外科治疗;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54-01
  
  胆囊隆起性病变为临床常见病,超声检查对其有着较高的敏感性[1]。随着B超特别是彩超在基层医院的普遍诊断应用,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率显著增高。本院1997年10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年10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胆囊隆起性病变8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57例;年龄19~72岁,平均45.7岁;病程最短50 d,最长20年。
  1.2 临床表现
   本组主要症状: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占65.1%(56/86),无症状体检发现者占27.9%(24/86),右上腹绞痛伴右肩放射痛者占7.0%(6/86),均无黄疸及高热、寒颤等症状。
  1.3 超声检查
   本组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证实胆囊壁有凸向腔内的中等强度回声光团,最小直径为0.4 cm,最大直径为1.8 cm,后方无声影68例,有声影18例;单发12例,多发74例;有蒂者变换体位检查,有摆动感或漂浮感1例,伴胆囊壁增厚18例,合并胆囊结石16例。
  1.4 病理类型
  胆固醇炎性息肉61例,炎性息肉16例,腺瘤7例,腺癌2例。非肿瘤性病变77例中,直径>1.0 cm仅4例,合并结石14例,单发2例,多发性病变57例;9例肿瘤性病变中,直径>1.0 cm7例,合并结石2例,均为单发。以上均经病理证实诊断。
  2 结果
  本组8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在本院经腹手术72例,外院腹腔镜手术14例,除1例胆囊癌合并小脑转移,术后52 d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病因及病理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自然发病率和明确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了,由于病变的本身有类似息肉样的变化,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同时包括了胆囊隆起性病变和胆囊肿瘤,但就其各自的鉴别诊断,在外科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方面,术前一般很难确诊,因此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2]。病理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包括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后者包括胆固醇炎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肌瘤病[3]。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掌握手术指征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3.2 诊断
  胆囊隆起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近2/3患者与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症状相似,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诊断,超声是目前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最好的方法,主要发现为胆囊壁恒定的单个或多个强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少数有蒂者有漂浮感。CT可作为超声的补充诊断手段,但影像学无法定性。
  在肿瘤性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胆囊癌的预后很差,而胆囊腺瘤又被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需提高其诊断率。国内学者多认为以下情况视为肿瘤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高危因素:①直径>1.0 cm;②单发;③蒂粗大;④病变短期增大明显;⑤年龄>50岁;⑥合并结石。
  3.3 治疗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影像学检查的征象来决定[4]。症状明显和有肿瘤性特征者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直径

推荐访问:胆囊 隆起 性病变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guoqixiayanjianggao/2019/0415/778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