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个人博客

【www.zhangdahai.com--其他演讲稿】

  “规模第一”不再流行   Blog/刘步尘   片面追求规模的发展观念,已经对中国企业造成恶劣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至今未诞生出真正意义上的规模领先型企业,“中国制造”仍无法与国际同行“对称式”较量。
  一个问题迫使我们思考:和国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到底最缺什么?
  中国企业最缺的是平和心态,以及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瞻远瞩,中国企业家的心头普遍弥漫着浮躁情绪,他们不愿意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因为浮躁,他们总是渴望做什么事情都立竿见影,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就长成参天大树,眼前利益、看得见的利益,始终主导着中国企业家的行为。因而,大多数中国老板的兴趣在于营销,变着花招把产品卖出去,不管产品本身有多大竞争力。
  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那些质次价廉(我们习惯称之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越来越惹人反感。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平均增速不足5%,首次低于多年平均值20%,而高端汽车如宝马、奔驰、奥迪的增速则普遍在30%以上。本土汽车,越来越不招人喜欢。
  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产品力竞争的世界,而不是价格竞争的世界,谁的产品与众不同,谁的产品能第一时间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就是谁的。一面廉价,一面低质,是不可能创造市场奇迹的。如果仍有企业用不合时宜的眼光看日新月异的市场,这样的企业将被时代抛弃。
  2011年下半年,作为中国家电行业大户的美的,已经进行战略调整,“规模第一”的经营战略将一去不复返。我们相信,越来越多具有前瞻眼光的中国企业家,将放弃多年来追逐规模的思维模式,致力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中国企业新时代的开始。
  
  首次购买决定新产品命运
  Blog/娄向鹏
  一个新产品要想成功,必须突破首次购买障碍,培养相当数量的消费者种子。否则,你将无功而返。
  突破新品首次购买难点,必须用外力在消费者身后推一把。
  消费者对新产品认知和消费要经过注意→兴趣→联想→欲望→比较思考→信念→行动→满足的过程。如不能促成购买行动,前面对产品的所有认知都失去了意义。打了广告,做了活动,产品如果还是不动销,一定是消费者止步于“比较思考”前的某个阶段,此时能否再推一把,让消费者产生购买信念,进而付诸行动,就成为成败的关键。有很多方式可以推动消费者首次购买。如在传单上赠送代金券,网上订单第一单免费,或限定时间内免费退换等。
  先行消费者的首次购买对新品推广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这部分消费者是营销火种,当星星之火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即成燎原之势。首次购买的突破并不是太难,取得突破后则需要为最后燎原积累营销火种。
  新产品销售的进展符合创新扩散理论,其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S”形曲线来描述。即在扩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居民的10%25%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起飞期”;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
  新产品在上市初期,首先引起兴趣并乐于购买的总是少部分先行消费者,这个看似并不庞大的群体,往往是周围人心目中的意见领袖、时尚先锋,是营销中的种子,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劝说他人接受新产品、新服务。一定要设法把营销火种发展到占人群的15%以上,抓住并培育了这部分消费者,就能够带动另外70%的主流消费群体,让新产品快速度过生存期,迎来“曲线迅速上升”阶段。
  许多企业不是产品不好,而是不知此规律,没有挺到和跨过这个阶段,结果半途而废。
  
  卖场情报战,你知道怎么打吗?
  Blog/黄 静
  从战场到商场,及时有效的情报系统越来越重要。以前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更多的则是快鱼吃慢鱼,对市场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反应稍慢一拍,很有可能就陷入被动。
  卖场是各个厂家短兵相接的地方,也是竞品情报的重要来源。卖场人员众多,可以从以下几类人员着手:
  采购人员:在大卖场,采购就是掌控生意的核心,要了解对手的情况,采购自然是最重要最直接的选择对象了。当然,这个口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不然采购也做不了采购了,关键在于厂家与采购的客情关系维护,让采购愿意合作。
  门店人员:做生意除了采购就是门店了,具体的执行工作其实是门店人员在做的,与门店的主管、员工保持良好关系也能方便得到有利的资讯。
  收银人员:外资卖场对收银台的设立都比较合理,基本较为均衡。稳定一两个关系良好的收银员,稍加计算,即可得出该卖场各阶段的实际销售状况。
  促销员:通过促销员走内部路线,主动接触拉近与卖场营业员、柜组长、财务、仓管等人员的关系,以闲聊、公司盘库、核对提成数等名义收集情况。
  卖场仓库的保管人员:一般在卖场里,这些保管人员的地位不是很高,但他们手里却掌握着最准确的实际进货量、库存数、退货等情况。与这些人员搞好关系,数据收集轻而易举。
  卖场的企划美工人员:卖场的促销活动基本上是由企划人员来设计的,就算不由他们设计,最后的汇编、排版、组织实施也是由他们来做的,也就是说他们肯定会知道促销的内容、主题、商品和价格,有意识地结识这样的人,也有利于自己数据的收集。
  
  做一个不怕被“搞大肚子”的经销商
  Blog/李晓年
  订货会,每年都会有。对于经销商而言,好处是能了解厂家的政策方向和支持力度,还能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坏处是被搞“大肚子”,变成“圈钱会”,弄不好就会打乱年度营销计划,甚至绷紧资金链。
  当然,压货是必须的,否则厂家怎么办?问题是,经销商一定要先做好渠道管理。老吴是江苏省某县果冻经销商,所辖区域虽仅为一县,年销售却能占到整个企业的30%,为什么?分销渠道做得好!每次开订货会,老吴都会参加,而每次必是拿货最多的经销商,又是完成任务最快的经销商,在厂家心中享有盛名。
  老吴怎么做的呢?
  一、分销商管理。老吴把所辖区域24个乡镇二批划分为6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4个分销商组成一个团队,统一管理,又相互监督,用团队的力量把市场共同做好,也避免了个别二批为拿返利窜货。每次订货会回来,老吴都会把销售任务分解到二批团队里,通过一定的标准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套餐,以提高分销商的积极性。
  二、销售人员的培训。分销商提名优秀人员,经销商免费培训。每个季度,老吴都会对乡镇二批优秀业务员免费培训,不仅能提高二批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为二批赚到钱,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重点推销老吴的产品,一举两得。
  三、业务团队的管理。老吴对自己业务团队的管理和培训一直非常严格,他坚信管理与激励是相互挂钩的,每半年通过考核的业务人员都会有一次提升,从而享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和待遇,培训后下发到乡镇指导二批共同开发和管理市场,这种输出式人才的做法得到了众多分销商的支持。
  四、促销活动的策划与反馈。对于促销活动的安排,老吴与厂家销售经理共同制定,而后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手册,通过输出业务团队来指导下游二批团队,以便能更快地出货;另一方面还注重市场的信息,如终端反馈意见、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等,这样也能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

推荐访问:博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qitayanjianggao/2019/0318/2189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