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对策

【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20-0034-03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带来社会结构、家庭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心理等一系列变化。医院、社会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下降。知觉、注意力、对刺激的反应等都较差,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深刻理解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心理社会改变及其相互影响,能够解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对这些健康水平改变的意义。现将我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住院的357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57例,其中男187例,女170例,平均年龄64,5岁,所患主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哮喘10例、冠心病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心肌梗死恢复期5例、高血压80例、脑梗死恢复期10例、糖尿病35例、恶性肿瘤10例、其他100例。
  
  2 老年患者心理影响因素
  
  2.1 老年患者生理期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老化带来的功能减退使得老年人容易生病。据有关统计80%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5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的改变产生了一系列生理功能衰竭表现。表现为感觉器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与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功能衰退。这些功能的衰退均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2 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因器官组织的衰退和激素分泌水平的减少,而产生更年期的生理变化,表现为易怒、固执、孤僻,判断错误或表情淡漠,易发生自卑、多疑、敏感退行性变化。
  
  2.3 退休综合征 老年人离、退休之后,几十年的秩序被打乱,情绪低落,心情郁闷,他们从熟悉的环境中退出,角色也发生改变,容易产生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渐渐的身体不适,因而造成心理动荡,有时可产生焦虑,烦躁或抑郁状态。
  
  2.4 社会负担加重,经济资源不足老年人普遍存在经济来源不足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没有医疗保险,治病的费用全是儿女们分摊,在经济上没有安全感。退休老年人由于退休工资较低,社会医疗保障系统未全面建立,又不愿加重子女负担,一旦生病,不知所从。多数患者因病程长,恢复慢,自理能力差,怕给家人带来负担,而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稳,拒绝治疗
  
  2.5 求愈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体能状态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这种状态极易使老年患者不自觉的忽视自身机能的调节与锻炼,把一切病情都依赖于药物治疗。有些老年人对病情一知半解。凭借以往的经验,滥用贵药,迷信广告宣传,忽略对症下药。有的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偏方、秘方,还有的过分相信气功,以致走火入魔。久而久之,使自身的免疫调节系统严重退化。
  
  2.6 对抗治疗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每天接受治疗,渐渐的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表现在不愿接受治疗,不按时、按量用药,甚至把药隐藏起来。特别是慢性病人,由于经久不愈,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容易恐惧、疑惑,对任何事都异常敏感,有些癌症晚期病人通常将其他病人的死亡与自己的病情相联系,加重了恐惧。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3.1 加强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措施增强老年患者对正常身体衰退变化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措施,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相关宣教,同时要做好家属或同住者的宣教工作。宣教方式灵活多样,可采用个别口头指导、看电视、举例、健康教育小讲座,以及针对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矫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社会行为方式,并督促其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护士长随时抽查护士对患者的宣教效果。
  
  3.2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对于不同环境、职业、文化、生活习惯及个体特征的老人,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对策,尤其是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妇女,护士在宣教时可针对不同心理情绪障碍、焦虑级别,给予疏泄负性情绪,发挥她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除抑郁和焦虑,增强心理应激的能力,让老年患者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社会的良好适应,了解更年期是一个特定的生理过程,认识到保证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是维护自身健康的关键,
  
  3.3 角色转变的教育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年轻人忙于工作。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疏于关注,尤其是刚退休的老年人,要详细讲解退休对社会的意义。离退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一样。社会之所以要制定退休这一制度,目的就是为年轻人留出余地,以达到社会的平衡。社会的平衡是通过社会和老年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一过程由社会需求决定,而不由个体需要决定。
  
  3.4 帮助寻求支持系统 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诱导病人倾吐心理话,善于从病人的语言、行为去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与护理。积极帮助患者寻求社会及家庭的关注,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及心理状态,动员周围的人来共同关心、鼓励、体贴病人。
  
  3.5 注意患者情绪的调整,保证合理的活动,科学的治疗老年人体弱多病,易产生恐惧、自卑感。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让病人做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而又不紧张的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促进身心健康。给病人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盲目的恐惧。涉及到病人的诊断、治疗、病情和预后的问题时,要用科学、严谨、有理有据的语言,避免随意乱说或不懂装懂。老年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不断求医和用药,对疾病和药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盲目、不系统,因此,常常会违背医嘱,拒服或随意服药。针对此类老年患者,应全面耐心的对其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证、禁忌证等。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服药心理。
  
  3.6 良好的沟通,以消除患者的对抗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最主要的心理护理手段就是多沟通。通过沟通,获取病人的心理需求信息,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调适。沟通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因此,护士在沟通中应特别注意语调,工作中注意实施良好的护理医德,使病人产生舒适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消除对抗情绪。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因此,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老年人多患有慢性_5_疾病,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加之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由于长期看病经济条件不佳,有的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和不习惯。基于以上多种原因,住院后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要做好病人的心身护理,要求护士不仅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知识以及与病人正确沟通的技巧,才能密切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康复。

推荐访问:对策 心理因素 老年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xueshengyanjianggao/2019/0402/5185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