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整脊手法视频

【www.zhangdahai.com--演说演讲稿】

  【摘要】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1手法分类
  老师把手法归类为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和整脊被动类手法。施行整脊被动类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础类手法,放松痉挛肌肉和降低肌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类手法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解除压迫,最终起到多方位综合治疗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老师在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时,根据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解剖特点及伤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归纳为12种:触按、摩捋、推刮、拿捏、弹拨、揉搓、点穴、振颤、滚摇、扳旋、牵抖、叩击法。应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在脊柱、四肢的相应部位,可起到整复关节错位,松弛筋肉挛缩或粘连,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既注重继承中医传统技法,又充分结合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在临证时既可单独应用,也可作为理筋整脊的基础手法,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岔气、闪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筋伤与腰脊疾患上,功效显著[5]。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1.2 整脊被动类手法整脊疗法一般以屈曲位居多,施术者通常不注意脊柱、椎间盘神经根、脊髓之间的解剖关系,盲目施行某种单一手法,疗效受到影响。老师在继承林如高老先生的经验同时,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体位辨证施术,详细叙述了36种整脊法的体位、手法和功用。通过整脊手法,迅速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系统,达到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目的[6]。
  1.2.1颈部整脊法(1)牵颈摇头法,(2)揉颈旋头法,(3)快速旋颈法,(4)定点旋颈法,(5)双人旋颈法,(6)卡颈侧扳法,(7)扳颈拔伸法,(8)压肩旋颈法,(9)牵颈旋颈法,(10)卧位旋颈法。
  1.2.2 胸部整脊法(11)按枕扩胸法,(12)定点旋胸法,(13)压臂顶胸法,(14)伸臂推背法,(15)拉肩扳胸法,(16)支点压胸法,(17)叠掌按压法。
  1.2.3腰部整脊法(18)定点旋腰法,(19)扶肩旋腰法,(20)穿臂旋腰法,(21)单人旋腰法,(22)后伸旋腰法,(23)摇转侧倾法,(24)吸气侧倾法,(25)侧卧斜扳法,(26)俯卧旋腰法,(27)按腰提扳法,(28)握踝伸腰法,(29)屈髋分腿法,(30)屈髋旋腿法,(31)屈髋压肩法,(32)腰部牵抖法,(33)蹲位叠挤法,(34)后背晃抖法,(35)侧背晃抖法,(36)腰部踩�法。
  2 手法特点
  2.1多方位、多体位。老师整脊手法制定有序,在遵循“动静结合”、“主动有序”、“刚柔适度”原则基础上,对颈椎、胸椎、腰椎各部疾患,分前屈、后伸、中立等不同体位,进行辨证辨型,同时,老师的手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疾患,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灵活应用。
  患者采用端坐位:牵颈摇头法、揉颈旋头法、快速旋颈法、定点旋颈法、双人旋颈法、卡颈侧扳法、扳颈拔伸法、压肩旋颈法、牵颈旋颈法、按枕扩胸法、定点旋胸法、伸臂推背法、定点旋腰法、扶肩旋腰法、穿臂旋腰法、单人旋腰法、后伸旋腰法、摇转侧倾法、吸气侧倾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卧位旋颈法、支点压胸法、屈髋分腿法、屈髋旋腿法、屈髋压肩法。
  患者采用半仰位:压臂顶胸法。
  患者采用俯卧位:拉肩扳胸法、叠掌按压法、俯卧旋腰法、按腰提扳法、握踝伸腰法、腰部牵抖法、腰部踩�法。
  患者采用侧卧位:侧卧斜扳法。
  患者采用立正位:后背晃抖法、侧背晃抖法。
  患者采用蹲位:蹲位叠挤法。
  2.2多支点。在老师总结的36种整脊手法中,每种手法都是以不同的支点进行旋转、牵抖、侧扳、提扳、顶胸、压胸、压肩、摇转、伸臂、伸腰、分腿、叠挤、晃抖、踩�等手法,以达到松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整复骨错缝的目的。如定点旋颈法、定点旋胸法、定点旋腰法,以拇指顶住有压痛的棘突为支点,进行旋颈、旋胸、旋腰;按枕扩胸法以膝顶于患者的胸背部为支点,在医者用两臂向后拉压患者两臂的同时,用力往上提拉,作扩胸运动;支点压胸法:以手背向上作支点,用力逐节下压;俯卧旋腰法:以患椎为支点,将下肢旋向后外侧,逐渐增加腰部旋转幅度。
  2.3旋转手法为主。老师认为旋转手法是手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种手法,在调整关节、松解粘连、解除嵌顿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他总结的10种颈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7种胸部整脊手法中有2种使用了旋转手法,19种腰部整脊手法中有7种使用了旋转手法。可见,老师的旋转手法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4因人而异。老师认为人有男女老少之别,证有虚实久暂之分,治疗部位有大小深浅之不同,且每个个体还有生长发育、生活环境和病理生理条件的不同,对手法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因而,手法的选用、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手法力量的轻重以及掌握治疗的重点等,都必须与治疗对象、病证虚实以及治疗部位联系起来,应因人、因病、因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
  3 临床应用
  3.1颈椎病老师根据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颈部整脊手法。先采用理筋整脊基础手法施予颈项部腧穴及夹脊穴,调节颈部动力性平衡,然后采用不同的颈部整脊手法,调整颈部静力性平衡,两者协同作用,从而消除异常应力,纠正其力线,恢复其静态与动态平衡。老师认为旋转手法在颈椎病甚至颈部疾患治疗中功勋卓著,可起到以下作用:
  (1)改变椎间孔面积,调整钩椎关节位置关系;(2)缓解肌肉痉挛,解除滑膜嵌顿;(3)松解神经根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4)调整颈椎各组织应力分布,增强颈椎稳定性;(5)重建颈曲,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
  3.2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活动度进行分型辨证,进而选用不同手法,前屈型患者采用前屈位整脊手法,如腰椎旋转复位法、卧位屈髋旋腰法及蹲位叠挤法等;后伸型患者选择后伸位整脊手法,如腰部后伸旋转法、摇转侧腰法、俯卧旋腰法、按腰提扳法、背伸晃抖法等;僵直型患者运用腰部中立旋转法、单人中立旋腰法及侧卧斜扳法等。老师认为在整个腰椎间盘突症的治疗过程中,紧紧抓住病程不同阶段的腰椎骨盆及整个脊柱的渐进性代偿性变化,当腰痛急性发作且疼痛剧烈时,由于腰肌反射性痉挛,前屈与后伸均受限,此时只能采用中立位手法治疗[7]。 3.3腰椎管狭窄症老师采用点穴按、双屈按压、双屈滚动三组合的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疗此类疾病。在病患局部施予放松手法,同时,根据腰椎解剖结合腰椎管狭窄症疾病特点,让患者在双侧膝髋屈曲体位下,施以腰部整脊手法,以扩大椎管有效空间,缓解临床压迫症状[8]。
  3.4腰肌扭伤老师在理筋、点穴、松解等手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采用侧卧斜扳法或俯卧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或腰部牵抖法,以达到解除肌肉痉挛、整复骨错缝的目的。
  3.5腰肌劳损、腰背筋膜炎老师采用三步治疗法治疗此类疾病。在物理疗法――磁疗、高频热疗法、生物陶瓷疗法和中药敷料电热保健带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基础上,运用理筋、点穴、松解等手法解除粘连。然后使用定点旋腰法或扶肩旋腰法或穿臂旋腰法,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
  4小结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老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方位整脊手法,临证时他常强调以下几点:
  4.1明确诊断,整体观念。老师常常叮嘱我们,在手法施行前,一定要密切结合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注重筋骨并重、内外兼治、调脊整曲的整体观临床思维,对病情有充分了解,如病位、损伤程度、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骨折等。
  4.2体位合适,态度沉着。老师施用手法时,总是先选择好合适的位置、步态、姿势,以有利于发力和持久操作,并避免自身劳损。同时,思想集中,态度从容沉着,他说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的体位要求:无论坐、俯卧、仰卧、侧卧、站立位,总是处在适当和放松状态。
  4.3轻重适宜,心中有数。老师常常告诫我们,对手法的操作步骤应心中有数,要注意局部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因过猛过重引起神经血管或关节结构的损伤,而加重病情。老师在手法运用中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做到轻重结合、刚柔相济。
  4.4循序渐进,注意观察。老师手法操作循序渐进,做到熟练灵活,敏捷准确。在手法应用过程中,总是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其自我感觉,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手法强度, 以达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传统正骨在海外的影响――历史源流与现状[J].中医正骨,2009,21(2):F0002-F0002.
  [2]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二)――在美洲、欧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9):58-60.
  [3] 王和鸣,刘俊宁.中医骨伤科在海内外影响(一)――在港台地区、亚洲、澳洲与非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8):68-70.
  [4] 王和鸣.整脊疗法的源流与发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5):37-39.
  [5] 王和鸣.理筋整脊基础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1):33-36.
  [6] 王和鸣.多方位整脊手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2):30-34.
  [7] 王和鸣.多方位整脊手法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2):88-90.
  [8] 葛继荣,王和鸣,余庆阳等.屈曲位整脊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24.
  作者简介:
  聂达荣,男,(1971.11-),汉族,福建罗源,主治医师,在读硕士,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推荐访问:手法 经验 王和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yanshuoyanjianggao/2019/0328/4019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