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临床分析|什么是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www.zhangdahai.com--英语演讲稿】

  【摘要】 目的 总结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2例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证诊断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2例患者中,发作表现为舞蹈样手足徐动,无意识丧失,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特异性异常。结论 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不同于癫痫的一类疾病,易误诊。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
  
  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PKC)是一类少见的发作性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运动诱发的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异常运动,发作期间表现正常,在临床上易误诊为癔病、癫痫等。现将我院神经科门诊接诊的12例PKC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5.6岁。病程2~4年。有可疑家族史1例。12例均无热性惊厥史,无头部外伤及脑炎病史。
  1.2 临床表现 12例中有8例诱发运动方式是从坐位突然站起时,1例是在过度换气时,3例是在跑步开始30s后出现。舞蹈手足徐动症表现:表现为单侧的9例,双侧的3例,发作形式以手足徐动及舞蹈样徐动为主,无意识丧失,事后可回忆,发作持续时间30s~2 min,自行终止。重复诱发动作可及时诱发。5例发作10次/d以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表现。
  2 辅助检查
  12例患者均作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1例,余11例均正常。发作时记录EEG 12例均无棘波、尖波、棘尖慢波等癫痈波发放。12例患者均作CT或MRI检查,均无特异性异常。所有患者均检查了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铜及铜蓝蛋白,均无异常。
  3 治疗
  12例均选择卡马西平治疗(100 mg2次/日),治疗两周后9例完全不发作,2例发作明显减少。治疗一年后8例停药后未再发作,有3例停药后再发,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该病1967年Kerfest第一次描述,国内相继有报道,并不十分少见。
  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PKC)是发作性异常运动的一种[1],以反复发作的自主运动为特征,出现多种形式的锥体外系运动增多症状,如肌张力异常、舞蹈、手足徐动等,累及肢体、头颈部、面部、躯干。现多认为是一种离子通道病预后良好。诊断要点:①年龄多在儿童期和青年期;②男多于女,男:女比例为4∶1;③脑部无器质性病变,智力发育正常;④突然的动作是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尤其是是以坐位站起时;⑤发作持续1~2 min;⑥发作为特征性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⑦发作频繁,每天可达十次;⑧无意识丧失;⑨EEG及影像学检查正常,尤其是反复发作时EEG正常;⑩卡马西平效果好。
  目前病因不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散发性。
  由于具有重要性、刻板性、发作性的特点,易于癫痫混淆,与癫痫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有固定的诱发因素,无意识丧失,发作间期ECG均无癫痫波发放。又由于发作性的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容易在临床上误诊为癔病,尤其是过度换气诱发时,但该类患者无明显的心理及环境刺激因素,风湿性小舞蹈症发作形式不同,如认识该病的特征,鉴别应不是问题。
  该病还需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其他类型进行鉴别,如PED(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的肌张力障碍),该病通常因跑步、寒冷刺激等诱发,持续时间10~30 min,卡马西平治疗无效。
  通过我们接诊PKC的体会,该病并不十分罕见。该病预后较好,较多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也可应用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治疗。近期又有报道妥泰治疗的,疗效好,复发率低,且药物用量比癫痫患者少,关键是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平.发作性运动障碍病,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146.
  [2] 贾建平.2003神经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545.

推荐访问:诱发 手足 发作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yingyuyanjianggao/2019/0412/7156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