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研究述评|社会交换论

【www.zhangdahai.com--常用文书】

   摘 要: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考察了组织中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质量对组织绩效以及个人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本文从领导-成员交换的概念、理论来源、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此外, 将领导-成员交换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 包含领导-成员交换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其所扮演的中介变量的研究。最后提出未来应该广泛开展在中国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实现该理论的本土化。
   关键词:领导-成员交换 员工态度行为 本土化研究
  
   Graen在1972年首次提出了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以来,在近30多年来, 很多学者围绕着领导-成员交换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1.领导-成员交换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不同于传统的领导理论认为领导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属,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认为由于时间的压力和精力的有限,领导在工作中对下属是区别对待的,领导与下属中的少部分人建立了特殊关系,这些下属便成为“圈内”人士,他们会得到领导更多的关照,领导与“圈内”人建立的则是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而其余的下属则成为“圈外”人士,他们与领导的互动较少,和上级建立起来的关系只局限于正式的权力系统范围内,领导与“圈外”人建立的是一种低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垂直对子联结理论是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发展的基础,它明确地阐述了“一对一垂直对子”的领导―下属的对应关系。在这个理论中包括领导者、下属以及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不可分割的要素。该理论认为,领导者在这个小工作群体内对待下属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从而为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2.领导-成员交换的测量
   领导-成员交换的结构及应如何被测量,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比较公认权威的方法。一般认为领导-成员交换的结构是多维的。Maslyn提出的四个维度的结构:情感、贡献、忠诚和专业尊敬。Graen等则采用了尊重、信任和共同的责任三个维度来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除此以外,也有的研究中将开放性、诚实性等指标作为领导-成员交换的核心维度加以分析。在具体的测量量表中,Graen等提出的LMX-7测量量表被证明具有最高的信度和效度。这7个项目分别是:上司了解下属在工作上的问题及个人需要的程度;上司对下属的潜能了解的程度;上司运用他的职权帮助下属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上司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下属的机会有多大;上下级之间工作关系的有效性;下属愿意为上司所做出的决策辩护和解释的可能性多大;下属是否知道上司对他工作的满意度。
   3.领导-成员交换的实证研究结果
   3.1领导-成员交换的前因变量研究
   在领导-成员交换的前因变量研究中,Tsui发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公司类型、工龄和种族等6个人口特征变量对LMX会产生显著影响。Basu发现领导与成员之间教育程度、观念、个性的相似性对交换关系的质量有显著影响。Liden的研究则认为情感、忠诚度和贡献的认同程度等3个维度将影响LMX。就具体的领导与成员接触行为而言, Rogers的研究发现领导与成员之间的说话语气、沟通方式会对交换关系的质量产生影响,Fairhurst认为成员的讨好行动有助于促进LMX质量的提高。
   3.2领导-成员交换的结果变量研究
   在领导-成员交换的结果变量研究中,国外学者主要研究了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离职倾向等员工态度和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Major, Kozlomski,Chao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与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而与员工离职倾向呈负相关。此外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还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Song & Lapierrie借助元分析发现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国内学者张莉等人(2008)得出沟通满意度与领导-成员交换有正相关关系,领导-成员交换的质量将影响个体、团队和组织层次上的沟通满意度。刘耀中、雷丽琼(2008)的研究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绩效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康莉、童新国(2008)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得出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黄磊,周小兰(2009)验证了领导-成员交换和员工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孟宪伟(2006)提出了领导-成员交换、变革型领导、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嵌套模型,并认为领导-成员交换是变革型领导、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
   4.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研究展望
   随着管理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发现西方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因此他们开始关注管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中国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因此美国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结构维度更多反映了领导与成员之间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而中国的儒家文化更调家族主义、威权性,在中国企业中,领导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官僚层级关系,更有可能掺杂伦理关系,领导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上司,可能还是令人敬畏的“大家长”。因此研究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国的管理者所理解和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去。
   5.总结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在西方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在引进、学习和采纳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必须加快对中国特有社会背景下的管理理论的研究。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发展模式、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特殊性研究,以及领导和成员分别觉察到的交换关系、的一致性程度等,将是国内学者可以探讨的重点。未来的中国学者应该更加关注怎样将这一理论进行本土化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莉,刘宝巍,贾琼.基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沟通满意度研究[J].管理评论2009(4)
  [2]刘耀中,雷丽琼,企业内领导―成员交换的多维结构对工作绩效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8)
  [3]康莉,童新国.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2008(1)
  [4]黄磊,周小兰.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离职倾向的U型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5)
  [5]孟宪伟 . 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06(3)
  [6]杜红,王重鸣,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2002(11)

推荐访问:述评 理论研究 成员 交换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hangyongwenshu/2019/0321/278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