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人格:问题究竟在哪里:偏执型人格6大表现特点

【www.zhangdahai.com--辞职报告】

  案例一:管理专业毕业的小王是个爱提意见的人,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同事,看到自认为的“不正之风”就要管。小王拥有中级职称,在企业被兼并之前从事管理工作,兼并后却被安排在工人岗位上。他认为是自己经常向厂领导反映情况而遭到打击报复,并且觉得同事们也都在防着自己。
  案例二:小杜是个自由撰稿人,自认为笔触犀利,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在多年笔耕不辍而寄出的稿件却石沉大海之后,就认为是所有的出版单位都狼狈为奸,没有社会公德心和责任心,不敢刊发真正对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文章,甚至写信、打电话到报社怒斥责骂工作人员。同时开始怀疑身边每一个人,感到社会是黑暗、令人沮丧的。
  
  心理分析
  无论是小王还是小杜,都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特征是多猜疑,表现为多疑、敏感、主观和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患者一方面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总感到怀才不遇,受到压制或迫害;另一方面在遇到挫折或失败后,则埋怨、怪罪别人,推诿客观,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往往强调自己有理,夸大对方的缺点或失误,坚持认为是自己“对”,别人“不对”,或者认为别人有意捉弄或“迫害”他。为此,患者经常与他人纠缠不休。甚至发展成“诉讼狂”,屡屡上访、上告,不满足个人并非完全合理的要求决不罢休。他们往往成为单位中令领导感到最头疼的人,甚至认为“他(她)是一个纠缠不休、无理取闹,但是对其又毫无办法的人”。
  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
  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和生物学因素:医学家发现,在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患者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和精神病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容忽视。而且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的比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生物因素对人格障碍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发展受到影响: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如果受到精神创伤或挫折,必然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往往是长大成人之后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幼年时期的精神创伤或挫折常见有:父(母)爱被剥夺,被遗弃或受到继父(母)的歧视、虐待,导致产生仇恨或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过分溺爱,使孩子从小“以我为中心”思想恶性膨胀,成为“小公主”或“小霸王”,蔑视父母管教、校规和社会纪律。这些都为发展成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
  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合理现象,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使其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健康心理,继而发展成人格障碍。
  心理处方
  如果一旦形成人格障碍,几乎是无药可治,所以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预防人格障碍要从娃娃时期抓起,从家长本身抓起。
  父母是幼儿心目中的第一位老师和楷模。如果父母本身的品性或行为不良,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出身于这些家庭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有可能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之后可能发展为人格障碍。家长如果罹患精神疾病,应该及时治疗,不能讳疾忌医,因为这有可能会殃及后代。对孩子应该给予爱心,但要防止溺爱,防止幼儿从小养成“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和霸道性格。对于领养的幼儿,更应该付与爱心,使他们得到关爱,不致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社会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要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应以心理治疗为主,给予耐心的教育指导。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表现程度不同,轻者完全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只有与他们接触较多者才会发现他们的“怪僻”,觉得他们无事生非,并为此感到不能理解;严重者则事事都违反社会习俗,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难以与人相处,最后沦为孤家寡人。所以,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来讲,认识自己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许多患者都身在病中不知病)。只有认识到自己在人格方面存在着问题,才有可能会接受治疗和心理疏导,使障碍程度逐渐减轻。否则,障碍会越来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推荐访问:偏执 人格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cizhibaogao/2019/0425/9391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