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0例_婴儿肝炎综合症能治好吗

【www.zhangdahai.com--入党自传】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由茵陈、山栀、赤芍、车前子(包煎)、连翘、柴胡、黄芪、虎杖、垂盆草、田基黄、大黄、丹参、茯苓、甘草共14味中草药组成]随症加减治疗,水煎上述中药汤剂300 ml,分2次口服,以及西药对症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肌苷、维生素B6及ATP注射液、辅酶A注射液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愈95例,好转25例,未见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0-02
  
  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主要发病机制多因饮食不洁,伤及脾胃,湿热毒邪内蕴,肝郁气滞血瘀,胆汁不得外泄而周身发黄。茵陈、山栀、大黄三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下泄,有利于黄疸消退。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伤寒论・阳明病》提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1-2]。清热利湿配合活血化瘀之法,适当随证变通,收效较好。并附验案1则以佐证。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笔者于1998年9月~2009年9月采用清热利湿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中,急性甲型黄疸肝炎84例,急性乙型黄疸肝炎36例,男性10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1岁,平均35岁;病程7~30 d。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大于80 U/L,总胆红素(TbiL) 30~106 μmol/L,HBsAg阳性者3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修定的诊断标准[3]。
  1.2治疗方法
  基本方剂:茵陈30 g,山栀15 g,赤芍15 g,车前子(包煎)30 g,连翘30 g,柴胡12 g,黄芪30 g,虎杖15 g,垂盆草20 g,田基黄20 g,大黄12 g,丹参20 g,茯苓15 g,甘草5 g。若湿重者加藿香、佩兰或川朴;腹胀肝区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纳差者加焦三仙;胁下�块者加鳖甲、三棱、莪术;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失眠多梦加夜交藤、酸枣仁,每日1剂。用法:头煎加水400 ml,煎30 min,取汁150 ml;二煎加水300 ml,煎30 min,取汁150 ml。两煎混合,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
  西药治疗: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维生素C 3.0 g、肌苷0.2 g、维生素B6 0.2 g及ATP注射液40 mg、辅酶A注射液100 U,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均1次/d,15 d为1个疗程,总疗程为1个月。
  基本方剂使用临床依据: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或晦暗,恶心厌油,纳呆,口干苦,胸脘痞满,大便干或溏薄,小便黄赤,苔黄腻或白滑,脉弦滑数或沉缓无力。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好转:黄疸及其他症状减轻,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未愈:黄疸不退或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改善。
  2结果
  治愈95例,好转25例,未见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
  3病案举例
  患者,男,36岁,初诊日期:2004年7月21日。
  全身发黄、腹胀、尿黄1月余。入院1周前开始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厌油,继而周身发黄,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入院后经中西医治疗,曾用过青霉素、维生素B12,葡萄糖,辅酶A,肌苷,地塞米松等,中药曾服用茵陈蒿汤等,经治疗2周,黄疸仍未消退。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如橘皮色,肝脾肋下未及,肝功能检查:TBiL:40 μmol/L,结合胆红素(DB):10.2 μmol/L,ALT:508 U/L,AST:315 U/L,HBsAg(-)。刻下:患者发热已退,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不明显,腹胀,小便短赤,排尿有灼热感,大便稀。舌苔微黄、质正常,脉滑数。
  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中医认为是湿热发黄(偏于中下二焦)。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退黄。
  方药:茵陈60 g,山栀15 g,赤芍15 g,白芍15 g,车前子(包煎)30 g,连翘30 g,柴胡12 g,虎杖15 g,垂盆草20 g,大黄12 g,丹参20 g,瞿麦12 g,泽兰12 g,木通10 g,丹皮10 g,泽泻10 g,茯苓15 g,甘草5 g。
  治疗经过:按上方继服,曾加减使用过茯苓、猪苓、焦白术、知母等。8月6日,患者诉右上腹部疼痛,胸满心烦不安,夜间自觉发热,失眠、小便短赤,排尿时尿道灼热不适,仍按上方加安神药,并用知柏地黄丸。9月7日,肝区痛已消失,黄疸消退,化验肝功能全部正常,肝脾肋下未及,近期临床痊愈,出院门诊观察。
  4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范畴。其发病机制多因饮食不洁,伤及脾胃,湿热毒邪内蕴,肝郁气滞血瘀,胆汁不得外泄而周身发黄。湿邪阻隔中焦,脾胃升降失调,病位在肝脾。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肿胀,使胆汁不循环常道,浸淫肌肤所致。正如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伤寒论・阳明病》提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故本人运用清热利湿法配合活血化瘀药以增加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从而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方中茵陈最善清利湿热,退黄疸;山栀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引湿热自小便出;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三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下泄,有利于黄疸消退[4]。丹参活血化瘀利于黄疸消退、降酶,赤芍清热凉血化瘀;虎杖活血化瘀,与赤芍同用清肝利胆,是退黄和改善肝功能的理想药物,车前子、垂盆草、田基黄、连翘、茯苓等有较强的清热利湿退黄作用,并能抗肝损伤、降酶,其中车前子、茯苓等有显著清除肝细胞水肿的作用,并能降低锌浓度,加速肝组织修复[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有利胆作用,能增强胆汁分泌,并有解热与抗肝炎病毒,抗肝损伤的作用;虎杖、连翘、栀子、垂盆草等能增强胆汁分泌而利胆,能降代血清总胆红素和转氨酶,对受损之肝细胞有修复再生作用。赤芍、丹参、黄芪等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使肝细胞营养及氧的供应得到改善。西药用能量合剂,维生素等保肝治疗,可加速改善机体的机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6]。
  结语: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口服采用清热利湿法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具有很大优势,且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在治疗期间及愈后的一年半载,一般应忌食辛辣酒膻腥等刺激性食物,可防其复发。
  [参考文献]
  [1]朱世增.关幼波论肝病[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16-18,118-127.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J].中医杂志,1992,33(6):53.
  [3]苏立稳,常立刚,卢永宏,等.中药饮剂退黄1、2号治疗肝炎胆红素血症30例[J].中西医综合肝病杂志,2004,14(3):166.
  [4]田庚善.病毒性肝炎及肝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4-128.
  [5]刘燕玲,洪慧闻.肝胆病[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9,547-559.
  [6]华素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8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15.
  (收稿日期:2010-08-05)

推荐访问:肝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黄疸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rudangzichuan/2019/0418/8264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