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64例临床探讨 川崎病全国有多少例

【www.zhangdahai.com--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治疗的64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者28例(43.8%);符合5项主要表现者25例(39.1%);符合4项表现者6例(9.4%);有5例(7.8%)患儿病程中仅有发热,而无川崎病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7例(26.6%)。治愈54例,好转9例,自动出院1例,无1例死亡。除自动出院者外,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至3年,冠脉扩张5岁8例,发病高峰为1~5岁,共49例,占76.6%。发热时间10d 15例。
  根据Takano分类法,将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lesion,CAL)分为4级:O级:正常;I级(轻度):冠状动脉最大内径8mm。
  
  1.2 主要临床表现
  64例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详见表1。
  
  
  1.3 实验室检查
  64例川崎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查部分指标详见表2。
  
  
  1.4 超声心动图
  病程第2周末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64例患儿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17例.占26.6%。I级15例,为左冠状动脉扩张,4例同时并右冠状动脉扩张;Ⅱ级1例,左、右冠状动脉扩张;Ⅲ级1例,冠状动脉瘤样形成,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前降支内见附壁血栓。另外发现心包积液2例.房或(和)室增大3例。
  
  1.5 治疗
  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给予阿司匹林25~30mg・kg-1・d-1,分2~3次口服,热退后3d逐渐减量,约2周左右减至3~5mg・kg-1・d-1,维持6~8周。如发生CAL则延长用药时间至冠脉恢复正常。除了3例因家属拒绝而未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外,余61例均在明确诊断后给予IVIG治疗,剂量使用范围为200~1000mg・kg-1・d-1,连用2~4d,1例患儿(8岁)使用IVIG后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使用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50mg/d,疗程4d),余患儿均未使用激素治疗。无死亡病例。
  
  2 结果
  
  全部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有28例(43.8%);符合5项主要表现25例(39.1%);符合4项表现6例(9.4%);有5例(7.8%)患儿病程中仅有发热,而无川崎病其它主要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中均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改变,且在发热的第9天出现指(趾)末端脱皮并陆续出现恢复期症状后才诊断为川崎病,并经超声检查均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本组患者治愈54例,好转9例,自动出院1例,无1例死亡。除自动出院者外,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至3年,冠脉扩张-1・d-1,连用2~5d,经治疗后患儿未出现严重的冠脉损害。国内另有相关循证医学研究报告认为:IVIG 1~2g/kg之2d疗法较优,应用后疾病急性期炎症消退较快,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组中1例患儿在确诊川崎病后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第2天出现风团样皮疹,鉴别分析后诊断为“荨麻疹”,使用激素治疗,于7d后消失,考虑IVIG在使用过程可能会使部分患儿产生过敏反应,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目前,肾上腺皮质激素不适合川崎病治疗的常规用药;但是对于川崎病合并严重心脏炎伴心功能不全或对IVIG治疗不反应且病情难以控制者或使用IVIG过敏者仍可使用。
  
  [责任编辑 高莉丽 邓德灵]

推荐访问:临床 川崎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ehuishijianbaogao/2019/0324/334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