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交叉型瘫脑干梗死25例临床表现结合MRI分析_脑干梗死的6大临床表现

【www.zhangdahai.com--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目的 分析非交叉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探讨其诊断特点。方法 对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仅少数出现典型大脑梗死的交叉体征,而貌似大脑半球梗死的非交叉性瘫的症状也出现不少,脑桥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结论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关键词】
  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
  
  脑干梗死为脑梗死中较为少见的一种,是由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局部脑干组织坏死[1]。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使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得以提高,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特别是未显示出典型的脑干病变体征的病例,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25例非交叉性瘫的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系本院2006~2008年的住院治疗患者,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5~80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例(80%),冠心病史8例(32%),糖尿病史10例(25%),高脂血症史9例(36%),颈椎病史7例(28%)。
  1.2.1 症状 均为单侧肢体无力,伴有同侧的口角歪斜。其中伴有复视6例,耳鸣4例,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例,面部麻木5例,嗜睡5例,昏迷3例,眩晕8例,头晕10例,构音障碍8例。
  1.2.2 体征 均为一侧肢体瘫痪,同侧中枢性面瘫,共济运动障碍3例,其中18例有头晕,动眼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凝视麻痹2例,双侧瞳孔不等大2例,霍纳征1例,Weber综合征1例。
  1.2.3 CT与MRI检查结果 10例经CT检查示有梗死,后经MRI确诊,另外15例CT检查脑干未见梗死灶,经MRI检查显示病灶予以确诊,病例均经MRI证实为桥脑中部以上梗死。其中行DWI相检查为急性期梗死。其中的MRI表现如下图所示:
  (临床资料为患者,男性,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此次以“左侧肢体无力3 d”入院,伴有口齿含糊,查体为左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中枢性面瘫)
  
  2 讨论
  2.1 脑干梗死的病因 脑干体积小,传导束密集,功能重要。MRI应用于临床之前,脑干梗死的确诊率较低,漏诊率较高从而造成病死率亦高,给人留下病情凶险之印象。椎-基底动脉系统有丰富的侧枝联系,但其血管的走行生理变异很大,供应脑干的深穿支,如小脑前下及后下动脉等为终末动脉,在中风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形成脑干梗死[1]。本组伴有高血压病患者20例,占80%,提示高血压是脑干梗死的主要病因,其由于慢性高血压致血管壁脂肪透明样变而引起脑深穿动脉管壁狭窄而发生梗死。此外,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颈椎病等均可引起或促进脑干梗死。
  2.2 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 脑干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2],脑干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为一侧颅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与对侧肢体麻痹同时存在,即交叉性体征,其原因主要为脑干结构相当复杂,病变部位主要在桥脑。因为桥脑是脑干最厚的部位,主要由基底动脉的穿支供血,流经桥脑的径路长,是脑干梗死最好发的部位,尤其是由旁正中支供血的旁正中区。桥脑旁正中支长约3 mm,每侧4~6条,主要供应腹侧中线两旁的额桥束、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桥核、外展神经纤维及部分内侧丘系,一侧阻塞时出现Foville综合征,双侧阻塞时出现闭锁综合征;短旋支长约2 cm,每侧约5~10条,主要供应腹外侧区,包括皮质脊髓束、部分内侧丘系、桥核、桥小脑纤维、部分三叉神经核核面神经核及其纤维等,阻塞时出现Millard-Gubler综合征;皮质核束处于二者供血交界处[3]。如患者仅有一侧少量旁正中支或短旋支发生闭塞时,仅可累及皮质脊髓束,产生纯运动型脑干梗死,酷似同侧大脑半球病变;如为基底动脉主干血栓形成或栓塞则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等;但如果旁正中支与短旋支同时受累,则可涉及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皮质核束及小脑中脚三叉神经纤维,出现相应脑干定位体征。脑干体积小,纤维束、神经核比较集中,功能比较复杂,并有呼吸、心血管等生命调节中枢,因此脑干病变后果严重,致死、致残率高。一般凭借典型的症状、体征或综合征,脑干梗死的诊断不难,如各种交叉性表现和经典综合征可以协助定位、定性。例如本文中的25例病例均为单侧肢体偏瘫以及同侧的中枢性面瘫,无明显的脑干定位体征的脑干梗死或患病初期,极易误诊为半球病变,而贻误病情。由于本病急性期头颅CT检查敏感性差,故多需行头颅MRI检查确诊。由于此类相侯于半球病变的纯运动型脑干梗死定位症状不明显,故有时难与同大脑半球病变相鉴别。尽管颅脑CT对脑出血敏感,但由于其分辨率低、颅底骨质伪影及病变演变时间的影响,对脑梗死检出率却很低,尤其对早期脑梗死及后颅窝病变难于诊断。故对于无脑干定位体征且CT阴性的患者不能排除脑干梗死,而直接考虑诊断为半球病变。MRI主要反映氢离子密度,克服了CT上述的局限性。
  2.3 MRI的诊断价值 我们体会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CT检查阳性率低,需再次复查方可提高阳性率,10例经CT检查示有梗死,其中4例是经CT 24 h后再次复查显示梗死,后经MRI确诊,另外15例CT检查脑干未见梗死灶,后经MRI检查显示病灶予以确诊,病例均经MRI证实为桥脑中部以上梗死。可见MRI检查出病灶阳性率较CT高,CT扫描检出病灶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起病后24 h内即行头颅CT检查,二是由于后颅窝的伪影多,影响脑干及小脑病灶的发现,故临床上怀疑脑干梗死而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者,最好行脑干MRI检查,MRI通过其优越的性能清晰的图像,可发现很多CT无法发现的病灶,对脑干或小脑病变的诊断更有帮助,尤其早期诊断明显优于CT。
  
  参 考 文 献
  [1] 朱瑛,熊安国.脑干梗死4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1563-1564.
  [2] 王荔,宋素梅,宋艳玲.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检查特征.中国医师杂志,2001,3(8):597-598.
  [3] 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脑血管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2.

推荐访问:脑干 梗死 交叉 临床表现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ehuishijianbaogao/2019/0410/6680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