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生活方式干预的因素 脑中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健康教育

【www.zhangdahai.com--学生作文作业】

  【摘要】目的: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保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方法:脑中风以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康复治疗,采取宣传专栏,发放健康指南等方法。结果:逐渐康复,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结论:利用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和患者加强沟通,不断提高康复理念,加强功能锻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健康教育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该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年龄也不断提前。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的脑中风患者为200万人左右,死亡约为150万人,占75%,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中风,每21秒就有一个人死亡[1]。脑中风的患者能到专业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不足5%,而能及时得到心理康复和指导的病人更是寥寥无几。因此,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健康恢复宜早不宜迟。有85%的人存在早期康复意识,而这些患者中仅有33.5%的人知道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2]。而中风病人的心理障碍往往是活动障碍开始的,之后逐步引起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因此绝不能简单的依靠药物来解除患者的疑虑。笔者工作的社生活着1.3万人左右,调查专访发现有153人患病,发病率为1.18%,死亡率为12.7%,致残率为87.3%。因此该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所以患者的康复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健康教育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人文关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1.脑中风的定义
  
  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CVA)。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按其病理过程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常见的功能障碍为偏瘫、失语及知觉、认识意识障碍等。
  
  2.引起中风的心理社会因素
  
  脑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和不良行生活方式引起的:肥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一些药物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酗酒,喜欢辛辣、咸和甜食等;心理因素,由于生活的压力,如子女的教育、买房就医、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等。由于该病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要解决“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就必须重视患者在医院、家中早期康复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3.脑中风患者常见的集中认识误区
  
  中风患者的心理变化分为五期:一是震惊期,许多病人,特别是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对突发中风缺少心理准备,致使骤然处于身体休克和精神恍惚之中。表现为感情麻木,惊呆这一阶段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二是否定期,当事者不相信自己患上了这么严重的疾病,经抢救脱险后有一种死里逃生的庆幸,但对自己的病情和可能终身残疾的后果缺乏认识。他们认为某一天早晨醒来即使自己残疾了也有一剂什么神奇的药物能使残疾迅速消失。三是抑郁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肢功能未见好转,病人一但明白后可能落下残疾时,表现为痛苦悲哀,心理抑郁,焦虑烦躁,对所有的人或事物都失去兴趣,不愿意与人接触,这一阶段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四是对抗独立期,主要表现微微拒绝合作和低看治疗。生活
  上能干的事情,比如洗脸、吃饭、下床等要依赖陪护而不愿自己动手,参加康复不积极,不愿出院等。五是适应期,表现为承认自己残疾的事实,并积极的配合家人和医院,采取措施适应残疾,采取手术减轻痛苦的方法。在家里不再处于被动依赖的地位,所以脑中风患者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很重要[3]。
  3.1 心理因素。
  3.1.1 情绪作用,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的健康,主要是实现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情绪反映受到压制时,得不到必须的疏泄和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的心理状况失去平衡,继而引发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持续发展便会引发身体组织和五官功能的改变,导致身心疾病。
  3.1.2 行为类型与人格特征的作用。人的性格因人而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性格的人。因此人的性格类型对人体疾病,尤其是对疾病的发展和病程的转归有明显的影响。此病的特点是病程长,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等。
  3.2 社会因素。由于病程较长,病人普遍存在焦虑,紧张甚至恐慌的心理反映。如:对疾病的康复期望值过高,一旦出现病情反复,情绪会一落千丈,也存在一些患者害怕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拖累家人,害怕周围的人讥笑等,而出现自卑、自责等心理,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有的病人症状减轻或无自觉症状时,忽略治疗,导致疾病的复发。家人在与患者共同经历疾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如:失望、埋怨、急躁、放弃等,甚至放任不管。这些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导致康复的失效。
  
  4.脑中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4.1 增强病人及家属对慢性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遵从性。如病情反复发作的过程中不断加重,因此,控制疾病复发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在康复治疗时患者易出现病情平稳时放弃治疗。而病情发作是出现急躁、悲观等。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医护人员应主动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及家属了解该病的特点,了解、遵循医嘱,坚持服药治疗,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长期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等。
  4.2 树立治疗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采取多种形式的宣讲,办健康专栏,把社区内情况相同的患者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利用小区内的公共娱乐设施,一起进行康复锻炼等。即可增进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郁闷心理,又可锻炼身体,调节身心,还可请恢复较好的患者讲一些新的体会,帮助其他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3 发挥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社区医护人员应该关注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因为周围的人群的态度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争取病人的家属、朋友的支持和配合。亲朋好友的开导和劝慰有利于病人克服悲观情绪,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方.扬子健康晚报.卫生部统计.每年11月20日确定为我国的“卒中教肓 日”.
  [2] 李桂玲.血塞通联合东菱迪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23期52―54.
  [3] 蒋玲玲.中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J].河北中医,2001,07:491―493.
  (作者单位:湖北省潜江市二医院 433100)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患者 脑中风 因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xueshengzuowenzuoye/2019/0315/1445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