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棣教授运用乌梢蛇配合刺猬皮治疗皮肤瘙痒症的经验:刺猬皮

【www.zhangdahai.com--学生作文作业】

  关键词:乌梢蛇;刺猬皮;皮肤瘙痒症;艾儒棣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4-0005-02�   
  瘙痒是一种引人搔抓或摩擦的不适感,瘙痒难忍是皮肤病的主要自觉症状,轻则令患者不适,重则使其痛苦不堪,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见疾病有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目前,一般治疗对瘙痒病症存在着疗效不高、药物副作用较多等问题[1]。笔者跟随导师艾儒棣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导师常用乌梢蛇配刺猬皮(对动物蛋白过敏者不用)治疗全身性瘙痒症状,取得较为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皮肤瘙痒症可归属中医的风瘙痒、血风疮、爪风、痒风等范畴。清代《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记载:“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外科大成•卷之四•诸痒》提出“风甚则痒”。《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将瘙痒的病因病机总结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瘙痒发病之根本在于风,而肌肤气血不和是病理基础。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善行数变,是为阳邪,各种病邪易随风而侵入人体,或往来穿行于脉络之间,或蠢蠢欲动于皮肤腠理,皆能袭扰肌肤,令气血不和而发生皮疹、瘙痒。多种原因导致营卫失和或阴血亏虚,肌肤失养,内生风邪或外风侵袭,以致风邪留滞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瘙痒起。
  2 药物介绍
  2.1 刺猬皮 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的皮。始载于《本草原始》。其性平,味苦、涩。归胃、大肠、肾经。具有活血止痛,收敛止血,缩尿,固精的功效。
  2.2 乌梢蛇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内脏的干燥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味甘、咸。归肝、肺、脾经。具有止痉,祛风除湿,通络止痒的功效。治风湿顽痹、风疹疥癣、肌肤麻木不仁等。
  据近代研究,乌梢蛇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及VitA、VitB�1等,且具有抗惊厥,镇痛,抗炎,解毒、通络祛风等作用,治疗一些瘙痒性疾病,疗效显著[2]。
  3 导师经验
  3.1 内外风邪合而为瘙痒 痒症多属于“风”,《医宗金鉴•痈疽辨痒歌》中明确提出:“痒属风。”其又分外在的“风毒”和内在的“风”,外风多指风邪,《素问》记载“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夹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内风多因血虚、血热、血燥等内因产生,故其根源在血[3]。艾教授认为独有 “外风”不足以致病,须与“内风” 相感,合而致瘙痒。故《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在治疗上,《外科大成•卷之四•诸痒》认为“风甚则痒,……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因此,祛风是治疗瘙痒的主要治法。导师在祛外风的同时,更重视治内风和消除内风产生的条件,充分体现了前人朱丹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论述的精髓。
  3.2 乌梢蛇配伍刺猬皮 (1)刺猬皮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文献中鲜有记载其对皮肤瘙痒的治疗。艾教授在继承先师文琢之名家的认识和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程中,根据《素问吴注•卷二十二》中“热轻则痒,热甚则痛”和“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认为痛痒的病机相同,大都因血脉壅塞,气血凝滞所致。由此总结出能够止痛的药物也有止痒的作用,反之亦然。刺猬皮味苦属心,能够活血止痛,导师用于皮肤瘙痒的治疗上,发现其具有凉血解毒止痒之功效,疗效显著,故常作为止痒药应用到临床中;(2)乌梢蛇早在《药性论》中就有记载:“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痒疥等。”其祛风通络止痒之力甚是明显。痒为痛之渐,痛为痒之甚,痒痛的区别在于气血瘀滞的程度,轻则为痒,重则为痛。若外邪袭表,邪气内扰,卫气闭郁,导致气滞而血行不畅,气血不调,肌肤失养而发瘙痒[4]。乌梢蛇属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肺主皮毛,此药可疏皮毛、开腠理,以宣散卫气,固护卫表;肝主疏泄,可行气,气行则血行,使气血调畅,瘙痒可止。乌梢蛇在祛风的同时又助刺猬皮凉血活血,且二者同为动物药,入血分之力均强于草木之品,故更加强了搜风通络止痒的效果。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39岁,下肢钱币样红色皮疹上覆白色鳞屑伴瘙痒1 a,饮酒后瘙痒加重5 d,于2009年8月27日初诊。现症:下肢红色斑片状皮疹,白色鳞屑,瘙痒剧烈,眠差,纳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白�。治法:清热凉血,疏风止痒。药用:水牛角粉20 g,生地黄30 g,丹皮20 g,射干15 g,龙骨20 g,合欢皮20 g,乌梢蛇15 g,龙齿30 g,甘草�6 g�。服14剂后复诊,无新发皮疹,脱屑多,但仍觉瘙痒,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治法:清热疏风止痒。故在上方去水牛角粉和生地,加银花15 g,连翘15 g,刺猬皮20 g。服7剂后复诊,左下肢皮疹、瘙痒明显减轻,眠可,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治法:养阴清热,疏风止痒。在前方中加玄参20 g,麦冬15 g,桔梗10 g。服药至今,皮疹稳定,瘙痒已明显缓解。
  5 体会
  笔者在导师的经验中认识到皮肤瘙痒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对“风”和“血”的处理。针对“外风”,乌梢蛇其性散行,外可开腠理疏风,内能入络搜风,直达病所,亦可搜提隐伏之邪,令邪气无处可藏;针对“内风”,关乎于“血”,刺猬皮凉血活血、解毒止痒和乌梢蛇之调和气血之功有利于消除“内风”。风邪善行而数变,同时运用乌梢蛇和刺猬皮,外疏内搜,可追逐体内风邪,将邪气完全祛除,瘙痒即可治,二者的配伍可谓是体现了导师治疗瘙痒的经验。导师在选材上也颇为讲究,(1)考虑到“内风”产生的条件同血有关,故均选用动物类药,而舍用入血分稍逊的草木类药,使止痒的疗效倍增;(2)选择乌梢蛇而非白花蛇。虽乌梢蛇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但《本经逢原》指出:“蛇,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热毒,眉须脱落,�痒等症,但白蛇主肺脏之风,为白癜之专用药。乌蛇主肾脏之紫云风之专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近代研究经验指出:白花蛇、乌梢蛇为“截风要药”,而乌梢蛇性平而力稍逊,善入血分,具有搜风通络、攻毒定惊、强壮起废之功[5]。瘙痒缠绵难止,一般服药时间较久,恐有毒之品伤人,故导师择优选用乌梢蛇。
  通过探讨在止痒基础方中加上乌梢蛇、刺猬皮治疗皮肤瘙痒(特别是全身性瘙痒)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对于瘙痒症状的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并且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涛,热依汗,曹晓滨.养血祛风润燥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08.
  [2]朱琴芳.乌梢蛇配伍临床应用举隅[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1):31~32.
  [3]艾儒棣.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
  [4]肖敏,张莉.僵蚕配蝉蜕治疗瘙痒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6,12(1):21~22.
  [5]杨仓良.动物本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收稿日期:2010-09-13)

推荐访问:乌梢蛇 刺猬 配合 教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xueshengzuowenzuoye/2019/0424/929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