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期 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

【www.zhangdahai.com--助学金申请书】

  【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4例白血病并发急性DIC出血的患者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正确按医嘱给予化疗、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严重出血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结果:34例急性白血病并DIC患者,痊愈27例(79.4%),死亡7例(20.6%),其中4例为脑出血,3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是改善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3-3519-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机体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进而继发地激活纤溶系统,从而引起全身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危重者死亡率极高。白血病并发DIC的占14%~27%[1],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改善DIC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文对2004年12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34例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进行护理,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3~78岁,平均42.5岁。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注射部位渗血不止见于所有患者,血尿5例,消化道出血11例,休克12例;溶血4例,脑栓塞1例。心功能衰竭6例,呼吸衰竭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
  1.3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均15 min 3例;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25例,缩短9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27例,缩短7例;纤维蛋白原(FIB)4.0 g/L 9例,正常4例;D-D聚体均升高,>500 ?滋g/dL。血FDP检查9例,均>20 mg/L;3P试验检查9例,阳性7例,阴性2例;Cr、BUN增高3例。
  1.4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DIC的诊断(和疗效)标准[1]。
  
  2 治疗
  
  迅速去除或控制病因和抗凝治疗、补充血液成份等是治疗DIC的关键措施,控制白血病和感染,纠正休克、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凝、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等治疗。有6例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行床边血液滤过或透析。
  
  3 护理
  
  3.1 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出血情况,记录出血部位、时间、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性状和量。由于广泛出血、微循环内广泛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均可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观察有无器官栓塞或缺血性功能障碍的表现,如少尿或无尿、血尿、呼吸困难、紫绀、胸闷、头痛、肢体麻木等。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及呼吸急促、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等颅内出血的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按医嘱给予吸氧、止血、降颅内压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按医嘱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肌酐、尿素氮等,及时发现器官功能不全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
  3.2 及时纠正休克,防止加重多器官功能损伤。休克引起的低灌注可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与坏死,加重DIC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尽快纠正。对出血量大的患者我们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按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改善微循环。对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来指导输血输液,避免快速输血输液引起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如快速补液后患者心率、呼吸增快、血氧饱和度降低、中心静脉压大于16 cmH2O, 应警惕左心功能不全,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本组患者无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左心衰或引起原有心衰加重。
  3.3 特殊药物治疗的护理:急救过程中使用多种抢救药物,应熟悉各种药物的常用剂量,作用和不良作用等,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1)化疗的护理:初发白血病合并DIC时,化疗时大量血细胞破坏有可能加重DIC,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我们使用常规剂量减半化疗的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另一半剂量的化疗,这样有利于患者渡过危险期。静脉使用化疗药时严防药物漏出血管外,加强巡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和静脉炎的表现,一旦发现马上更换注射部位并给予相应处理。(2)输血的护理:本组患者根据出血程度均给予补充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红蛋白低于60 g/L给予输浓缩红细胞。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避免过分振荡血制品,以免造成人为破坏。血小板、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溶解后尽快输入,滴速调至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一般60~100滴/分;防止放置或输血时间过长影响输注效果。(3)抗凝和抗纤溶药物治疗的观察:抗凝药物可抑制血管内已激活的凝血环节,减少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消耗,阻断DIC的出、凝血过程的恶性循环,减轻器官功能损伤。在积极治疗白血病和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治疗的基础上,本组患者均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但肝素有可能加重DIC[3],在使用肝素治疗过程中,观察有无局部血肿和出血情况,如出血加重,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恶化,立即报告医生,按医嘱抽血查凝血功能,根据凝血功能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因肝素剂量、滴速控制得当,本组患者均无因使用肝素而加重出血。肝素应用3~16天,中位数8.5天。有5例DIC晚期纤溶亢进患者使用抗纤溶药物治疗,因此类药有可能加重栓塞,静脉给药时速度不宜过快,并注意有无器官栓塞的表现。
  3.4 加强基础护理:白血病DIC患者由于成熟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低下、出血等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化疗后7~10天处于骨髓抑制期间。感染可以诱发和加重DIC,所以要注意预防感染。我们把患者置于单人房间或监护室内,减少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紫外线消毒房间1次。做好皮肤、口腔、外阴、肛周护理和各种管道的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黏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高热患者给予冰敷。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高营养液静脉滴注,以提高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安排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和活动使出血加重引起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的患者取平卧位,头�向一边,及时吸出口腔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以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协助患者翻身,勤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予多浪床预防压疮。
  3.5 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危重,且限制探视和活动,患者常有恐惧、悲观心理。我们主动关心患者,多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争取早日康复。
  
  4 结果
  
  34例DIC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6例,呼吸衰竭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颅内出血4例。痊愈27例(79.4%),出血停止、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为3~15天;死亡7例(20.6%),其中4例为脑出血,3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5 讨论
  
  急性DIC病情危重、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改善DIC预后的关键。白血病的患者由于白血病未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等容易发生DIC。应随时警惕DIC的发生,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DIC,早期治疗,改善愈后。护士迅速开通静脉通道扩容纠正休克,按医嘱正确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和补充血液成份,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的抢救成功有关键意义。另外,本组有3例患者因中断化疗致白血病复发并发DIC死亡,所以要做好健康教育,强调按医嘱定期复查和坚持化疗的重要性,防止白血病复发,延长缓解期。
  
  参考文献:
  [1] 孟 哲,粱立阳,薜红漫,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2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107.
  [2]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19.
  [3] 何子毅,田兆嵩.DIC的输血治疗和肝素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1):90.
  收稿日期:2008-07-28

推荐访问:弥散 白血病 并发 血管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zhuxuejinshenqingshu/2019/0302/54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