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视频 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www.zhangdahai.com--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方法:30只大鼠快速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40 mmHg,慢速放血维持20 min,室温放置1 h,全部失血回输。3 h后将大鼠处死,期间监测大鼠MAP、心率、肛温、心电图,并检测大鼠放血前及再灌注后3 h血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值。取心、肾、脑、肺标本作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放血结束时及再灌注前MAP、心率、肛温符合正态分布。再灌注后3 h血浆AST、ALT、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放血前(P   3 讨 论
  本实验参照Wiggers改良法[4]建立可逆性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将放血过程分为快速放血和慢速放血两个阶段,缺血一定时间后将全部血液回输,模拟了机体在缺血后再灌注的过程。血浆酶学、心电图、组织病理检测结果可以显示机体器官发生了明显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率、体温、MAP的变化符合机体失血性休克后再灌注的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
  本模型以失血为致伤因素,在快速和慢速放血过程中根据MAP值变化调节放血量,使损伤的程度容易量化。MAP是反映血压稳定性的指标,与舒张压、收缩压具有高度相关性,但较舒张压和收缩压更为稳定[5]。随着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大鼠的心率、体温和MAP均逐渐下降,放血结束再放置1 h后大鼠MAP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幅度不大,但数值更趋于稳定,摒弃了单纯以血压下降或放血量为指标制作的休克模型不稳定、重复性差[6]的缺点。
  本实验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同所有的动物模型一样,本模型对试验者技术熟练程度的要求较高:实验中颈动脉、股动脉、股静脉插管等手术操作比较精细,若操作不顺会造成手术失血;手术操作时间过长也会因麻醉剂的代谢影响麻醉深度,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ZHU J, QIU Y, WANG Q, et al. Low dose cyclophosphamide rescues myocardial function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34(3):661-666.
  [2] ROBERT M, BIANCHI C, FENG J, et al. Effect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on myocardial necrosis and apoptosis in the setting of ischemia-reperfusion[J]. Circulation, 2009,15:S22-S30.
  [3] 孙敬方.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
  [4] 胡同增.张自云.实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7-296.
  [5] 刘梅,鞠忠,张凤山,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与住院期间死亡、残疾危险性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4):339-343.
  [6] 武英蕾,张小平,程爱国.创伤与失血性休克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316-31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推荐访问:缺血 灌注 损伤 大鼠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cunguan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9/433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