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麻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全麻患者未清醒前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www.zhangdahai.com--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摘要】 通过对180例全麻术后患者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 全麻; 术后; 护理; 康复; 影响   
  全身麻醉对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使全麻术后患者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呛咳、躁动、寒战、痛苦挣扎等,全麻未清醒前,患者处于意识丧失阶段,为防止各种合并症或意外的发生,必须有专人守护,直至清醒为止。由此,笔者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就将笔者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麻手术患者共160例,男91例,女6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 对手术患者在术后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并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
  1.3 结果 全麻术后对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安全渡过了全麻恢复期,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缩短、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1.1 全麻未清醒前,下颌关节部位的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而阻塞咽喉通道,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使患者头部尽量往后过伸,托起下颌,如此法不行,则一般在咽喉部置通气导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1.2 术后的恶心与呕吐(postoper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全麻后很常见的问题,尽管不是严重的并发症,但仍造成患者的不安不适而影响休息;甚至延迟出院的时间,尤其是非住院患者的手术。PONV发生率为20%~30%,故麻醉未清醒前,患者应平卧头侧向一边,防止唾液和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位,使声门裂高于食道入口,呕吐物流向鼻咽腔然后从口角流出,此时可用吸引器清除口鼻腔的残余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药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麻醉药的排泄速度,致使术后麻醉药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因此,术后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加强保暖工作 由于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2.2 高流量吸氧 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2.2.3 维持循环功能 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手术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3 积极改善呼吸功能 全麻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术后由于全身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3.1 有效的伤口镇痛 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大手术后,因腹部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本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3.2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体位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4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4.1 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4.2 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3 d,肠蠕动逐渐恢复,肛门排气,腹胀自行消退。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肛门的排气。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5 加强舒适护理 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如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2.6 认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15~30 min一次。发现异常体征,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或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
  2.7 麻醉清醒前,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如拔管、坠床等危险,守护者必须注意安全,可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保护患者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将综合护理措施运用于全麻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加速了患者的全面苏醒,提高了全麻患者的康复质量,减轻了全麻术后呛咳、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从而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全麻恢复期。
  

推荐访问:全麻 术后 康复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uazhiduanliangongzuozongjie/2019/0408/6393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