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80例的护理分析与探讨:疏通脑血管的药有哪些

【www.zhangdahai.com--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摘要】 通过8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调整分析,认为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分4 个阶段,即危急阶段、治疗阶段、病残阶段、适应阶段,如果患者的心理不健康会影响疾病康复。作者对80例患者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实施对症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脑血管病;心理分析;探讨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致残率高,且病程长,因此在情感方面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曾有资料统计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30%[1],焦虑症也是此类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作者通过观察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不同的心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均为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脑出血35例,脑梗死45例,年龄均为47岁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2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后制定的诊断标准。
  2 心理分析
  通过对起病至病后住院期间心理状况调查及出院后的随访,并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变化有不同的特征。
  2.1 第1阶段 危急阶段-不知所措。焦虑常在发病初期发生,本组病例中74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 92.5%)。以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慌乱和严重的焦虑为特征。
  2.2 第2阶段 治疗阶段-充满信心,渴求康复。本组病例中有76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 95%)。这一阶段特点是患者对康复寄予高度希望,因为治疗有效而认为身体功能的丧失是暂时的,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3 第3阶段 病残现实阶段-悲观失望,抑郁情绪。本组病例中有31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38.75%)。这一阶段发生在出院或急性期治疗结束之后,其特点是患者爱发脾气,同时感到绝望,因为不能改变残疾的现状而感到抑郁。调查发现病后5~8个月,抑郁症发生率是个高峰,有自杀倾向者2例(发生率为2.5%)。
  2.4 第4阶段 适应阶段―主动面对现实生活。本组病例中有73例属此类情况(发生率为91.2%)。这一阶段特点是患者能够接受现实,并在生活上与家庭互相弥补,不再处于依赖的地位,而是要主动对家庭作出一些贡献。
  3 护理
  3.1 危急阶段的护理 此时患者出现偏瘫甚至失语,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否康复,而产生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2]。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专心倾听患者的谈话,做好心理疏导,想方设法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与患者的距离,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同时患者迫切想知道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必须在掌握脑血管病的护理知识的同时,亦应掌握脑血管患者发病过程及转归情况,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消除焦虑情绪,为下一步护理打下基础,随着治疗的开始,大多数患者焦虑情绪会慢慢结束。
  3.2 治疗阶段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开始了治疗,由于医护人员对有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又充满希望,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周的有效治疗,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有较快的恢复,使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得到强化。但急性期过后,因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患者不愿看到恢复速度的减慢,而到处寻医访药,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治疗,但结果是有限的[3]。此阶段医护人员应将脑血管病知识反复向患者宣传,一方面让其积极安心治疗,特别强调加强康复训练,不要一切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更不要滥用药物,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减轻病残程度。另一方面将病残的可能向患者交待,使患者能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以便能顺利通过下一阶段。
  3.3 病残现实阶段的护理 由于病残已经出现,功能恢复程度有限,心理方面由充满希望而转入绝望,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甚至悲观绝望。这一阶段医护人员一方面更要关心体贴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产生抑郁的原因,通过一些残疾人成功的人生故事等方法来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周围环境,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人生观,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小说、看电视等,同时要求家人配合,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温暖,调动其生活的积极性,摆脱抑郁、苦闷的情绪,使他们从心理上主动过渡到适应阶段。
  3.4 适应阶段的护理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能面对现实,主动适应社会与家庭,此时患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一阶段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用药,嘱其定时复查,清除危险因素,避免复发。对不能正确面对现实者予个案对症护理,以达到能面对现实,珍惜生命的目的。
  4 讨论
  本调查是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把压抑在心里的痛苦挖掘和暴露出来。通过对 80 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发现这一类患者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并通过发现患者焦虑的根源,启发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从而改变原有的病理行为模式,重新建立自己的人格,使其摆脱病痛带来的心理阴影,树立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情绪,达到治疗的目的。从各阶段的护理来看,护理人员的诚恳热情,与患者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以及护理人员对疾病本身丰富的医学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是护理的关键,良好的治疗条件与环境是必要的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孟家眉.神经内科新进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61-163.
  [2] 候熙德.神经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25-126.
  [3] 李鸣果, 金魁和.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2:201.

推荐访问:脑血管 病患者 护理 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uazhiduanliangongzuozongjie/2019/0414/742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