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气辨证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平衡针法治疗肩周炎

【www.zhangdahai.com--试用期工作总结】

  【摘要】本文阐述了形气辨证针法的理论是源于《内经》,介绍了形气辨证针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是首次将该针法应用于针灸临床并多有发挥,详细论述了形气辨证针法治疗肩周炎的具体操作方法,该法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临床疗效稳定。
  【关键词】形气辨证法;肩周炎;针刺疗法
  
  中医特色之一就是辨证论治,辨证之法有多种:八纲、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经络辨证等等,这已为临床医生所常用。然有一种新的辨证方法不为业界所熟知,那就是王选章教授于94年提出的形气辩证法[1]。该辨证方法的提出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稳定的可操作性,其简便实用,实为中医诊断学辨证方法之补充。该方法主要应用于中医伤科。我潜心于此法已多年,将此辨证方法反复运用于针灸临床,已形成形气辨证针法,用于治疗临床各类疼痛疾患多有效验,尤其在治疗肩周炎时,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本人不揣陋见,将多年应用此针法治疗肩周炎之所得,公诸同道,以为抛砖。
  
  1形气辨证针法的理论来源
  
  形气辨证针法提出的核心理论来源于《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2]:“气伤痛,形伤肿。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该段经文短短26个字,“形”“气”“伤”三个字反复出现了10次,在此已经点明“形”“气”二字在中医伤科中的核心地位。中医治病本于阴阳,体阴而用阳。形为阴,气为阳,人体外在的功能表现均为气态。中医伤科的致病因素就是力,力所及处非伤气即伤形。伤气者表现局部疼痛;伤形者表现局部肿胀,此即“气伤痛,形伤肿”之意。因力的轻重不同,而有伤气伤形之别。轻者伤气,重者伤气及形。伤形必及气,伤气未必及形。此即“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由此,辨伤气伤形尤为重要!形与气如同阴阳,相融为一体。形在体表现为皮、脉、肉、筋、骨、脏腑、关窍等,是视而可见,触而可知的。气行于以上各个有形之部位,表现于外的各种功能,是无法看见和触及的,只能凭人的感受而定。伤形之时可见肿胀、凹陷、青紫、瘀斑、长长、缩短等;伤气之时患者感受痛、�、麻、胀、木、冷、热等等。如以此症状或体征即可辨别伤形与伤气。
  在针灸临床中,针刺取穴要本着形病局部取穴、气病远位取穴、形气同病则远近配穴的治疗原则。伤形以局部取穴治疗不难理解,气病远端取穴是本着缪刺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原则。《素问.缪刺论》谓:“邪客于经络,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以此判定受伤部位则气结而气实,而对应的远端部位就会变虚。采用远端取穴针刺,使针处变实(针下得气而气实),则病处经气调平而立愈。在针灸临床中依此理论辨证取穴而形成的一套针法称为形气辨证针法。
  
  2形气辩证针法治疗肩周炎临床体会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约占城市发病人口总数的8%[3]。多是因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韧带、肌腱、滑囊)的广泛性、退行性病变而引起肩部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多将此病称为“五十肩”“肩凝症”“漏肩风”“冻结肩”等。由此可知,此病的两大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该病的自发痛令患者难以忍耐,而触发痛又猝不及防,常常于催眠中翻身或坐车等生活中偶有触及即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所以,临床上每遇到肩周炎患者,他们最迫切的、最急于要解决的就是缓解疼痛。肩周炎是一种慢性黏连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过程,起病隐匿,呈进展性。早期肩周局部有轻微疼痛并未在意,当肩关节周围组织黏连形成后疼痛就会加剧,同时肩关节功能受限。该病早期,患者若把握机会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多能控制病情而痊愈。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关节黏连形成、功能受限疼痛难忍时才就医,此时,临床上针对此种情况,除了常规止痛治疗外,其核心的治疗目标就是解除肩关节周围的黏连,医生往往要求患者进行抬手举肩(爬墙)功能锻炼,患者多因功能训练时疼痛加剧,出于自我保护而自动放弃训练,临床收效甚微。近十年针灸治疗肩周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纵观各种疗法在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方面却有疗效,但如何让患者在无痛或能够忍受的情况下做主动肢体功能训练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肢体功能锻炼最终目的就是解决肩周炎组织黏连从而治愈该病。鉴于此,我们在临床中针刺治疗此病时,采用形气辨证法理念进行取穴,并形成系统的针刺方法,该针刺方法临床上分为两步。首先,依据“气伤痛,”的理论,痛则气病,肩周炎自发痛属气病,采用远端取穴法。并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疼痛部位取肩痛侧的手部穴位,向前、后、外展活动受限并疼痛者,分别取相应的合谷、后溪、中渚穴,同时针下得气后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患者具备条件最好做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使患者针下产生明显的�麻胀感,并通过手法使经气循经向上传导,使患者的肩部疼痛迅速缓解,可以使肩关节忍痛活动。然后让患者站立,以患侧肩关节为中心,以人体矢状面为平面做上肢绕肩运动。开始动作缓慢,因远端针刺效应,肩关节活动时产生的疼痛可以耐受,开始动作缓慢,逐渐活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每次顺、逆时针方向各转十圈,交替运行,连续训练三十分钟。这样肩关节的主动功能训练较之被动功能训练患者容易接受,也较单纯的上肢爬墙功能训练产生的疼痛容易忍受。该远端取穴法就是迅速缓解肩周疼痛,可以使患者敢于充分活动黏连肩关节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次,肩周炎病理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症黏连,依据“形伤肿”的理论,属于形病范畴,还应采用局部取穴。患者经过第一步的肢体功能训练之后,让患者平卧,取肩�、肩贞、肩�、臂�、天宗、曲池等穴,并依据疼痛及功能障碍部位施以电针常规治疗。肩前疼痛者肩�正极、肩贞负极一组电针;肩后疼痛者肩贞正极、肩�负极一组电针;肩上疼痛者肩�正极、臂�负极一组电针。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疏密波,连续治疗30分钟。该局部电针治疗与前述功能训练配合相得益彰,是前述治疗的补充,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解除黏连。形气辨证针法的理论核心就在于指导临床辨证取穴,用之肩周炎的临床是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要依据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而决定取穴和施以针法。肩周炎的早期尚未形成明显的关节黏连,无功能障碍,仅表现明显的肩关节疼痛,多为气病,以远端取穴为原则,并施以针刺手法以止痛,配合功能训练多能控制病情发展而痊愈。肩周炎一旦形成关节黏连,形病气病同在,应采用远端取穴与局部取穴相配合,远端取穴的针刺手法很重要,它关乎能否缓解或止痛,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所以,远端取穴一定要做手法!至于肩周炎患者的气伤形伤孰轻孰重,要以临床症状来判定,关节黏连较重者先局部取穴治疗;自发痛较重者应本着气病远端取穴,先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财务。2008年6月20日初诊。患者两个月前因于酒店感寒(空调)后左肩部疼痛,并未在意,自服芬必得止痛药维持,一周内疼痛并未减轻,又增左上肢向前活动困难,经当地检查确诊为肩周炎,告之于家中抬举上肢爬墙训练。患者每次向前抬举上肢都疼痛加剧,不能充分训练到位。后肩痛加剧,左上肢向外、后活动也受限,前举用手难以摸枕部、向后左手不能触及后背,最恐惧的就是自发痛,入夜尤甚,常于睡眠中疼醒,难以忍耐。白天左肩固定,触碰不得,手不敢提取重物。曾经关节腔封闭暂时缓解,针灸、火罐、推拿等疗法也仅取效一时,两个月疼痛不见明显缓解,经人推荐来门诊就医。查左肩关节外展30°,上举及向后约45°,肩部不可触碰,稍一活动疼痛剧烈,诊为肩周炎。遂于患者左手的合谷、中渚、后溪三穴针刺并施以必要的针刺手法,患者自觉针下�胀感,肩部疼痛明显缓解。嘱患者慢慢试探着上举,虽有疼痛,但能够忍受可以上抬。然后按形气辨证针法进行一次完整治疗后,患者可以前后活动60°,外展近90°,疼痛大减。并嘱其于家中配合锻炼。连续治疗两周,肩关节活动范围接近正常,疼痛轻微,后于家中自我功能训练。一个月后追访恢复正常。
  形气辨证针法理论源于《内经》,对于针灸临床极具指导意义,经多年临床潜心研究,大量患者验证疗效稳定,已经形成稳定的针刺治疗方法。该针刺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同时,该针法不仅适用于肩周炎患者,也同样适合于其他疼痛类疾患,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选章.中医伤科形气辨证简识[J].中医药信息, 1994,4:7.
  [2]何永,马君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

推荐访问:针法 肩周炎 辨证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shiyongqigongzuozongjie/2019/0325/3554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