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怎么治_脊髓损伤后神经原膀胱康复训练期的护理

【www.zhangdahai.com--妇联公文】

  神经原性膀胱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于脊髓外伤、先天性发育不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表现[1]。截瘫患者中的死亡病例,多由于尿路感染、结石、肾积水引起尿毒症所致,所以,在神经原膀胱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正确的膀胱护理具有同样重要性。
  
  1、一般护理:解除思想顾虑,促进思想放松。指导患者每天摄水量
  2000~2500 ml。尿失禁的男患者,可用男性尿壶接尿或用阴茎套体外引流。女性尿失禁患者可使用女性尿壶接尿并使用尿片,需及时更换尿片。尿潴留患者在无泌尿道感染时可予按摩及按压法协助排尿,护理人员可将手置于下腹部,轻轻推揉膀胱10~20次,使腹肌放松,然后再用手掌自膀胱底向尿道按压。力量由轻到重逐渐加压,切忌用力过猛损伤膀胱,如有尿液排出待排空膀胱后方停止按压。无尿液流出者,可重复使用以上方法,但不能强行按压。同时可予适当的体位,热水袋敷下腹部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方法。若以上方法均无效,应采用导尿术。
  2、持续引流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传统方法是在最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 h开放1次,便于保持膀胱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2~4周更换1次尿管,并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2],每天1~2次。1995年朱建英等提出持续引流的处理方法,留置尿管于次日夹闭,输液者每2 h放尿1次,不输液者每4 h放尿1次,留置尿管3周内不更换尿管,不冲洗膀胱,尽可能早期拔除尿管,明显降低泌尿系统的感染率,且顺应了神经性膀胱形成的发展规律,是脊髓损伤致截瘫患者早期泌尿系管理的简便、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
  3、间歇性导尿此法的目的是可以使患者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不少研究表明作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性膀胱治疗的最佳选择,可定时排空膀胱,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可降低留置尿管引发的合并症,如感染、膀胱失去张力,同时可训练患者自行排尿,减少依赖,增加信心,因此,此方法现已成为急慢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管理最常见的方法。每隔2~4 h导尿1次,不留置导尿管。导尿时宜选择稍细的导管,插入时须有足量的石蜡油润滑管道,以免损伤尿道或反复插管致尿道粘膜水肿。在两次插管之间嘱患者自行排尿,同时采用其他方法刺激排尿,如叩击耻骨上区、拍大腿[3]等。
  4、感染的防治 一旦发生感染,膀胱功能恢复将受到影响。一般在持续导尿后72h,尿内便有细菌的生长繁殖。膀胱功能的恢复与感染有密切关系。预防感染应注意下列几点:①严格无菌导尿术或更换导尿管;②导尿管的选择应是软硬合适,粗细适中的,最好内径为1.5~2.0 mm,以减少对尿道机械损伤和刺激[4]。同时导尿管的更换对预防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每隔2~3周更换一次。每次更换之前务必将膀胱内尿液排尽,拔除后膀胱和尿道可休息3~4 h,并观察病人试行排尿;③定期清洗尿道口,会阴和外生殖器,使之干燥无分泌物;膀胱冲洗采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每天1~2次;④鼓励多饮水,增加尿量,有冲洗膀胱的作用;⑤尿道口的清洁,导尿管的刺激,可在尿道口外见到分泌物或其痂,宜用生理盐水棉签加以清除,防止细菌繁殖,应每日进行;⑥适时拔除导尿管。
  5、结果通过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力求达到:①不用导尿管;②随意或虽不随意,但能有规律地排尿;③没有或仅有少量残余尿;④没有尿失禁,特别没有滴漏性尿失禁。
  
  参考文献
  [1] 黄昭明.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进展.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4(21):60-62.
  [2] 孙录青.30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9):29.
  [3] 王画鸽,庞玉玲.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35-36.
  [4] 刘香兰,李玲.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52-53.

推荐访问:神经原 脊髓 膀胱 损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angongwen/2019/0406/5923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