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旧制昆山�鸭] 昆山杨家大院

【www.zhangdahai.com--福利民政公文】

  1955年,我家从昆山移居上海,父亲小心翼翼地拎着一个大陶瓮,那是一瓮我家祖传做昆山�鸭的百年老汤。说是百年,有点夸张,其实只是有些年头罢了。   上海人每每谈到昆山美食,首当阳澄湖大闸蟹与奥灶面。但你走进昆山,却见不少店家在卖昆山�鸭,这与周庄万三蹄、常熟叫花鸡、苏州豆腐干、无锡肉骨头、绍兴茴香豆一样,是本地传统特色食品之一。
  
  “灶馆”非“奥灶馆”
  十多年前,上海有家“灶馆”经营昆山灶面,其实,这里有个概念上的错误。旧时离我老宅很近的昆山玉山古镇半山桥边的昆山“奥灶馆”面馆,虽然同音,但此“奥灶馆”
  非彼“灶馆”。我故乡的“奥灶馆”特色是“白汤卤鸭面”、“红油爆鱼面”,而昆山“�鸭”是另一特色名菜,当然也可以用做面浇头。将鸡、鸭等原料在微火上煨熟叫“”,之后演变为将野禽放入有香料的老汤中煮。“卤鸭”与“�鸭”根本是两回事!
  昆山�鸭,当以昆山周市镇“太和馆”为第一。旧时昆山地处江南水乡,阳澄湖边,芦苇、水草、杂树繁茂,草滩、荒荡密布,适宜野禽栖息。儿时,外婆告诉我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周市镇有家名为“太和馆”的熟菜店,一天早上,老板吴少堂开门发现有个老乞丐病倒在门前,少堂当场收留他,并为他治病。谁知那老乞丐原是皇宫御厨,临走时为报答吴家收留之恩,留下一张烧制�鸭的秘方。吴少堂照此烹制,食客尝之,味鲜非凡,以至当年有“一家�煮,满街飘香”之誉,从此周市太和馆�鸭名震江南。
  
  祖父与昆山�鸭秘方
  我家秘制昆山�鸭的技巧从何而来?我祖父旧时在昆山玉山镇大街老县前有屋两楹,开有“杨家旧书店”。民国年间,某日祖父从当地乡绅处购得一批旧书字画,在一本破残的线装本书里抖出一纸,一看,竟是昆山�鸭秘方,用工整楷书写着,“清代某年某某祖传秘制�鸭配方。由丁香、山奈、甘松、玉桂、白芷、良姜等十余味香料及若干名贵中药组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家仍存有�鸭老汤一锅,就是当年从昆山带到上海的那锅,当然已经不是30年前原汁原味的汤了,而是那锅�鸭老汤的徒子徒孙!但烹煮出来的昆山�鸭味道依旧不变,因为在这汤里,一直是加料不停,烧煮不停,才能永保鲜香浓郁之味!
  先父是位文人,沪上盆景专家,早年执教于七宝农校,上世纪50年代初就写出几本怎样种西瓜、西红柿、盆景等园艺小册子出版。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好文章,喜美食,善烹调,常用此汤烧煮制出鲜美可口的正宗昆山�鸭招待客人。1977年,沪上名家陆康曾到我家里品尝父亲炒的“上海两面黄炒面”和一碟“昆山�鸭”。陆康是吃客,食之,拍案叫好!
  昆山�鸭烧煮、着色各有不同,以下将杨家制法与大家分享:取昆山农家散养大麻鸭,杀后开膛洗净沥干,加葱、姜、黄酒等调料及水(加野鸡、斑鸠、鹌鹑等可吊鲜);添加少许�料。放入老汤锅内大火烧开,再文火焖煮至鸭肉酥而不烂,
  达到硬酥状态,关键是还要浸一定时间,待香味入骨,取出沥干;热不能动刀,冷透后方能切块装盆。夏天,�锅老汤必须每日煮沸,以防变质。�汤也可取出少许用来烧豆腐或作面汤料。父亲从前每日喜欢用�汤下面吃,极细的龙须面最佳,汤汁容易进入面条中,鲜醇适口。
  不久前,我与沪上美食家沈嘉禄、书法家管继平等在昆山阳澄湖边巴城“老街酒楼”吃到该店顾雪荣老板用秘方自制的�鸭。一尝,入口奇鲜,妙不可言。慢慢嚼之,滋味浓到骨髓。食后唇齿留香,回味久而不散。倘若您到昆山巴城啖蟹之余,不妨带上我这篇拙文按图索骥,去巴城古镇“老街酒楼”小坐,亲口尝一尝顾老板的秘制昆山�鸭,手艺能与杨家旧制昆山�鸭媲美。一定会为您食蟹过多审味疲劳的味蕾带来意外的惊喜!

推荐访问:旧制 昆山 杨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minzhenggongwen/2019/0309/408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