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_金匮要略水气病

【www.zhangdahai.com--共青团公文】

  关键词:金匮要略;同病异治;浅析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9-0058-02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全书将脏腑经络辨证作为辨证的核心,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脏腑经络整体功能失常的反映。抓住人体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实质,对多种疾病可以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在治疗内伤杂病时张仲景灵活运用这一法则,兹分述如下。
  
  1 同一疾病,病因不同,治法各异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又曰:“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这两条均为胸痹之病,其前条病因为胸阳不振,痰涎壅肺所致,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豁痰降气治疗。后条病因为寒湿内闭而成,故用薏苡附子散温里散寒,除湿宣痹使寒湿去,阳气通,则胸痹自除。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同为虚劳病,由脾胃阳虚所致者,用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调和阴阳;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者,用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宁心;肾阴不足者,用肾气丸阴中求阳,振奋肾气;心阴阳两虚者,用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2 同一疾病,病机不同,治法各异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曰:“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又曰:“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可见,同为呕吐一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亦迥然有别。前一条的病机为饮停中焦,痰浊上逆所致,其治法宜蠲饮降逆,和中止呕,故用小半夏汤。第二条的病机为胃肠实热,浊气上逆而成,治宜通腹泻热,降逆止呕,故用大黄甘草汤治之。第三条的病机为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而致,必兼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之症,治宜补虚和胃,降逆润燥,故用大半夏汤治疗。
  《消渴小便不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同为消渴一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不同,前条病机为肺胃热胜,津气两伤,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止渴,益气生津;后条病机为肾气亏虚所致,故用肾气丸,滋养肾阴,温复肾阳。
  
  3 同一疾病,病位不同,治法各异
  
  《水气病脉证第十四》篇云:“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条明确提出了治疗水肿病时应根据上下表里的不同病位,而采取不同的治法.腰以下肿者,其病在下在里属阴,“在下者,引而竭之”,故当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水气从下而去;腰以上肿者,其病在上在表属阳,“在表者,汗而发之”,故当用发汗的方法,使水湿从汗而泄。
  《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篇曰:“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又曰:“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同为宿食一病,因病位不同,治法有异。前条为宿食停滞在胃之下脘,治疗应因势利导,用大承气汤荡积除滞。后条为宿食停滞在胃之上脘,其高者因而越之,故用瓜蒂散因其势而吐之。
  《肺胃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云;“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此同为咳之症,但脉有沉浮不同。脉浮者主病在表,邪胜于上,故用降逆止咳平喘的厚朴麻黄汤;脉沉多主病在里,为脾虚不运水饮内停,用泽漆汤逐水通畅,止咳平喘,兼以扶正健脾。脉象的沉与浮,可辨病位表里深浅的不同。这是同病异治在表病与里病方面的体现。
  
  4 同一疾病,病情虚实不同,补泻有别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又曰:“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对同为咳嗽病,属寒饮郁肺者,用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属肺胃津液亏损虚火上炎者,用麦门冬汤润肺养胃,生津清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条同系胸痹寒证,但其病机有别,虚实各异,则治法不同。若偏实者,其病机为阴寒内盛,痰浊壅塞,气滞不通。应当治其标实,故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结、泄满降逆;偏虚者,其病机为中阳虚衰,大气不运,阴寒内生,必兼见四肢不温,倦怠少气,语言低微,脉细弱,故用人参汤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以治其本,此条体现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同病异治法。
  
  5 同一疾病,病性寒热不同,治法各异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针对同一溢饮病,属实邪盛于表而兼有郁热者,用大青龙汤发汗兼清郁热;属外感风寒,内停寒饮的表里寒饮俱盛者,用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
  《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篇曰:“痛而痹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又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主之。”同为腹满一病,前条属实热内积,气滞不行,故用厚朴三物汤行气通下。后条属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所致,故用大黄附子汤温下。
  
  6 同一疾病,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治法各异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痰饮病除短气、咳嗽、咳吐稀薄痰等共同的症状外,如见心下逆满、食纳减少、眩晕或便塘者,为中阳不运,水停为患,证属脾阳虚,选用苓桂术甘汤温脾阳以化饮;如兼见腰膝酸软、少腹拘急不仁、畏寒肢冷等症状,为下焦阳虚,不能化水,致饮邪内停,证属肾阳虚,选用肾气丸温肾阳以化饮。
  《疮痈肠痈侵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针对肠痈同一疾病,以是否成脓为阶段来治疗。如从少腹肿痞的硬与软,发热与无热,脉象的迟紧与洪数来判断肠痈是否成脓。如未成脓者,当用大黄牡丹汤荡热解毒,消痈排脓,逐瘀攻下;脓已成者,当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消痈,振奋阳气。
  
  7 小结
  
  同病异治发源于《内经》而发展于张仲景。张仲景在治疗内伤杂病时细审病因,谨守病机,查微审殊,灵活辨证,不仅继承《内经》的辨证方法和治疗体系,而且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在《金匮要略》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中医治疗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推荐访问:金匮要略 浅析 病异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gongqingtuangongwen/2019/0423/9110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