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足图片 早期

【www.zhangdahai.com--住建城建房产】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不同分期,给予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局部换药等治疗手段,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糖尿病足;治疗;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老年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很难治愈,常需要采取截肢手术,因其疗程长、花费高、预后差,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现将我科收治的61例糖尿病足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糖尿病足患者,男41例,女20例,年龄51~82岁,平均(57.1±6.4)岁。按Wagner分级法0级5例,1级8例,2级7例,3级10例,4级25例,5级6例。�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提出的诊断和分型标准;②高血压符合全国高血压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③肾损害:从临床除外肾炎及其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④脑血管疾病:有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有血流变学异常及部分CT确诊;⑤冠心病;临床均符合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异常改变。�
  1.3 Wagner分级法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足,皮肤无开放性病灶;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
  1.4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疱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
  1.5 糖尿病足X线检查 可发现骨质疏松或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病变等。�
  1.6 糖尿病足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①严格控制血糖,应用胰岛素,辅以口服降糖药;②控制感染,根据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抗生素;③改善血液循环功能:前列腺素E1(PGE1)100~20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一疗程或阿司匹林0.1 g/d口服。局部治疗:①清创:清除所有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脓液,暴露至正常组织;②局部湿敷:局部外敷自配湿敷液(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替硝唑20 ml+庆大霉素8万U+654-210 mg+普通胰岛素12U),2次/d;③待创面干燥后局部涂用溃疡愈合凝胶,用油纱包扎,1次/d。�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中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不同分期,给予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局部换药等治疗手段,均取得较好效果,61例患者经综合有效的治疗,5~7 d缺血开始改善,其中44例10~25 d痊愈(72.13%),15例好转,基本愈合(22.95%),2例老年患者由于病史长,溃疡面积大,行截肢手术(3.27%)。�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性疾病,它与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有高度的相关性[1]。糖尿病足是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足部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有骨髓炎和深部脓肿者,要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强化胰岛素治疗,以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并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表浅组织的感染可给予局部清创和光谱抗生素,口服治疗可持续数周,深部感染可用敏感抗生素,从静脉给药,同时还需要外科引流,包括切除感染的骨组织。临床上经各种治疗均不理想时,必要时可采取截肢,尽量做下肢较低水平的截肢,以保持下肢功能[2]。糖尿病足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因此,为使糖尿病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得到早期治疗和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在全身治疗降低血糖的同时,应在迅速清创后,局部使用胰岛素,改善局部高渗状态,并与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改善细胞代谢,使患者皮肤抵抗力增强,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做到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忌烟酒,经常检查足部,使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生活干预、药物干预,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并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87.�
  [2] 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76.�

推荐访问:疗效 临床 患者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zhujianchengjianfangchan/2019/0413/723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