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白塞病综合征

【www.zhangdahai.com--组织人事公文】

  摘要: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发现:①CFS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邪恋,气机紊乱为其病因病机。②临床上常以治睡眠,调免疫,中医辨证治五脏,调气机为治疗方法。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中医辨证
  中图分类号: R2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419-02
  
  慢性症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 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由Holms等于1988年正式命名[1]。据报道,CFS不仅在欧美及日本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患病人数也不断上升[2]。因此,关注CFS,有效防治CFS,将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诊断标准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疲劳、活动后疲劳加重或反复性疲劳为特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包括:(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不能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2)伴随症状具备下列症状中的4条及以上:①记忆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②咽喉痛。③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④肌痛。⑤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⑥新出现的头痛。⑦睡眠障碍。⑧劳累后持续不适。(3)排除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烟酒药物依赖和其他已知原因引起的慢性疲劳[3]。
  中医诊断可归为“郁证”、“虚劳”、“神劳”[4]、“百合病”、“脏躁”[5]、“眩晕”、“惊悸”[6]等范畴。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1 CFS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研究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倾向认为发病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而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如研究发现,CFS患者的个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CFS患者多存在睡眠不足、过高工作负荷、放纵、自我牺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或CFS患者发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值显著高于正常人[7]。�袁苹对�200多名CFS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职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尤其是学习压力是CFS的主要影响因素[8]。
  当然,CFS是一种心身疾病,而不是心理疾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血液生化改变,人们尝试做各项试验,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方面的检查,均有异常发现。实验表明,CFS存在着免疫指标的异常,如C3、C4水平高于正常水平;CD�+�4升高;或发现CEA升高。患者内分泌指标也有异常改变,临床发现CFS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减弱,并认为此为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原因之一。动物实验发现,CFS动物模型中5-HT、HA、Ach、E、DA、GABA、CCK等均有变化,而这些物质与精神、情绪、饮食、睡眠、学习、记忆、生物节律、代谢活动相关[9]。
  2.2 正虚邪恋,气机紊乱为其致病原因
  虽然CFS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但遵循中医学理论,临床上可以对CFS的发病原因作出明确的判断。有人认为[10],CFS的病因缘于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多种因素使脾胃功能严重失调所致。病因涉及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情志损伤、饮食劳倦等,临床当从风、热、湿、痰、郁、气滞、气逆、气陷、精亏气弱、正虚邪恋,五脏功能失调,气机紊乱诸方面审症求因,审因辨证而论治,以冀根本之图。
  
  3 治疗及中医辨证
  
  3.1 调免疫、治睡眠、改善内环境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缺乏特效治疗。针对患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各项指标的异常变化,多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及支持治疗,如有建议使用丙种球蛋白,多种维生素,甚至有研究施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报道[3]。
  值得重视的是,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改善睡眠质量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键手段。据薛晓琳等研究[11],睡眠质量差可能是CFS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改善睡眠质量则明显影响CFS的预后转归。有人作神经衰弱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比较研究后发现,CFS与神经衰弱的诊断在易疲劳、头痛、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上有重叠,只是区别在于CFS的诊断标准中必须具备低热、咽痛等症状,而神经衰弱的患者往往缺乏,因此提出CFS很可能是神经衰弱中的一个类型[12]。而且,临床运用帕罗西汀治疗CFS有显著疗效[13]。也有报道运用安神定志的中成药(乌灵胶囊、七叶神安片)治疗CFS,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0.36%及60%[14]。
  3.2 治五脏、调气机、平衡气血阴阳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各家学说涉及极广,报道颇多。李德新认为CFS多因思虑劳累过度,损伤脾胃,耗伤阴血,肝脾肾三脏亏虚,治则益气健脾养阴,滋补肝肾精血,基本方:黄芪、黄精、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茯苓、陈皮、生地、熟地、当归、枸杞、桑椹子、吐丝子等,既补又运,补而不滞,补脾为主[15]。黄晓莺等以益气血,调肝脾,安心神为主,基本方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青皮、陈皮、大枣、熟地、砂仁、浮小麦等,总有效率达86.8%[16]。徐进友认为[17],补肝气,疏肝气,补脾气,调肝脾,是治疗CFS的关键。朱卫平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CFS,128例总有效率为85%[18]。吴萸提出治疗CFS归纳有6法,分别是:补中益气法,温肾健脾法,滋养肝肾法,补益心脾法,疏肝解郁法,益气活血法等[19]。张蓉等提出,CFS既有“虚”,也有“实”,正虚邪实为其病机,“虚”表现在心肺气虚、心脾两虚、心肝血虚、心肾阳虚;“实”表现在气滞、痰湿、瘀血等,治疗过程中,强调“心”的生理病理作用[20]。王重新以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CFS,意在调节脏腑气机,且能改善大脑神经系统功能,为治疗CFS探索新的治疗方法[21]。
  
  4 小结与展望
  
  CFS以综合征为临床表现,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其发病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人们对其认识尚未完全清楚,病因并不十分确切,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据报道,以疲劳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占美国普通门诊的第七位。竞争压力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是促发本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中医学理论依“症”为据,从“证”入手,目前已经积累了相当有效的临床资料。人们亦尝试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如配合针灸、气功、心理治疗等等。但要明晰其本质,有待加强基础研究以及临床总结;深入分子水平,剖析病理机制;大量病例总结,探求发病规律;尝试多种疗法,建立诊疗常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评估临床疗效,等等。相信经过多学科,多专业的共同研究,人们将对CFS有更深入清晰的认识,临床疗效将会更快捷稳定。
  
  参考文献:
  �[1] KALZ B Z,AUDIMAN W A�.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J Pediatrics,1988,113(5):944.
  [2] 林新宏,上官辉.社会医学新视野[M].1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19-121.
  [3] 毛富强,李振海.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3):191-192,197.
  [4] 曹雅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9):14-15.
  [5] 阎平慧,于远望.浅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思路[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9-11.
  [6] 孙桂芝.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J].中医研究,1994,9(2):50-51.
  [7] 张翠珍,王天芳,孔军辉,等.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2):33-37.
  [8] 袁苹.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心理影响因素[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5):375-376.
  [9] 张殿明,徐隆绍.神经内分泌学[M].11版.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1:119-155,369-390.
  [10] 沈连有.升阳益胃汤治疗疲劳综合征4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3,20(1):49.
  [11] 薛晓琳,王天芳,刘娟,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与睡眠质量患病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关系[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4):385-386,465.
  [12] 李凌江,张亚林,杨德森,等.神经衰弱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69-170.
  [13] 王刚平,颉瑞.帕罗西汀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4):218-219.
  [14] 刘志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4,10(11):1022-1024.
  [15] 夏永良.李德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8):501-502.
  [16] 黄晓莺,高一明,戚清权.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例[J].河北中医,2000,22(5):352.
  [17] 徐进友.从肝脾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J].福建中医药,2005,36(1):47-48.
  [18] 朱卫平.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2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154-155.
  [19] 吴萸.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法[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3):223-224.
  [20] 张蓉,李军,王磊.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治疗方药概述[J].中国医刊,2002,37(11):57-58.
  [21] 王重新.梅花针叩刺背俞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4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52-53.
  (收稿日期: 2007-08-15)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邓德灵]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综合征 疲劳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zuzhirenshigongwen/2019/0325/3511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