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传染性强吗 重用大黄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体会

【www.zhangdahai.com--安全生产总结】

  [中图分类号]R4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8-0763-02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是现代医学的名称,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传染性疾病,以甲型肝炎多见。主要累及肝脏,临床上以腹胀、纳差、恶心、乏力,肝肿大及压痛,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它包括在祖国医学“黄胆”中的“阳黄”之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见效慢,治疗时间长。我们采用中药治疗9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87例患者,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
  
  采用简单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1岁至10岁12例,10岁至20岁22例,21岁以上63例;对照组93例,男54例,女39例,年龄:1岁至10岁12例,10岁至20岁20例,21岁以上6l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及肝功能检查等一般资料方面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中药茵陈蒿汤加减,重用大黄,量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6~8周,用药过程中使病人保持大便每日2~3次,形状变软或稍稀为度。对照组用西药甘利欣、能量合剂分别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肝泰乐、联苯双酯等。用药观察及疗程同治疗组。
  1.3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完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有效: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下降超过治疗前25%,但不足5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基本无变化,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好转在25%以下。
  1.4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
  
  由表可见,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讨论
  
  2.1病因机理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从口侵入体内,首先困扰脾胃,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出现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纳差,乏力,二便失常等证。若湿热不化,郁结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巩膜、肌肤而出现黄疸。肝属木,性喜条达,肝的疏泄功能受到抑制,势必使肝气郁闭,肝郁则气滞血瘀,血脉盈积而导致肝肿大之早期积。由此可见,急性传染黄疸型肝炎按中医理论分析,病因是湿热,病理基础在脾胃,即土壅胃家实,而治则以通为宜。
  2.2治疗机制 大黄古称“将军”,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脾、肝、心包经。其作用《神农本草经》说:“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现代药理分析指出,大黄有促进胆汁分泌,泻下利尿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时,使用大剂量大黄,以达到通壅祛瘀,泻腑热,健胃,消肝肿,利二便之功效。本组资料表明,经较大剂量大黄治疗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3体会 ①中医治病,关键在于辨证论治,有其症方用其药。急性黄疸型肝炎属阳黄中的“热重于湿型”或“湿热并重型”时,在治疗药物中适当加大大黄的用量,确实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若不辨证论治,一味滥用大剂量大黄,非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贻误或加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②大黄用量一定要偏大,使病人大便变软或稍稀,次数稍增,但不引起大泻为度;③应用大黄一定要坚持到黄疸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停止,不能过早停用;④孕妇慎用;⑤应用大剂量大黄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的观察,是在茵陈蒿汤加减的基础上应用的,其对机体和疾病的作用及影响,肯定要受到其它药物的协助和制约的,这也是中医方剂的奥妙之处。单味大黄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如何,有待今后继续实践和探索。
  
  (编辑 吴玉玲)

推荐访问:传染性 大黄 重用 肝炎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anquanshengchanzongjie/2019/0310/650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