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候鸟时光旅游养老服务

【www.zhangdahai.com--酒店工作总结】

  “老龄化”,一个近年来频频出现并将持续“热”下去的词汇,更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何谓“老龄化”?国际上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即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和(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在大多数国家的历史中,这两个比例都比较低,特别是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一般都不超过2%~3%。
  据预测,一个史无前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事件正在我们人类世界发生:在今明年的某个时候,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超过5岁以下的儿童,即老人多过幼儿,它意味着全球性“银色世纪”的开始。
  老年人所占比例的不断增长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最大趋势,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而且老龄化的速度相当快。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32亿,其中65岁以上者近9000万,两个数字均基本达到老龄化标志线。而具体到某些省、市,其老龄化程度就更高。以上海为例,截至去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近总人口的19%,几乎在每5个中就有1位是“银发”。
  老龄化摆在人们面前,谁也无法回避。“怎么养老?”“到哪儿去养老?”相信这些问题不仅仅萦绕在老人们心中,一二十年后才跨入老年行列的人们,也会不时地想到。
  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中,千好万好不如家好。因此,只要有可能,人们大都还是愿意在家中安度晚年。前不久在沈阳、天津、北京、上海关于养老方式意愿的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被调查的老年人首选居家养老。
  但现实与老人们的愿望不能统一:随着我国城市家庭趋向小型化,老年人同子女分开居住非常普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长,给未来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养生方式带来冲击。显然,传统的居家养老被弱化了,“养儿(女)防老”很难指望得上。即使儿女有那份孝心,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养老方式呢?人们把视线投向国外,想借鉴他山之石,尤其是国外的社会养老方面的经验。于是,发达国家有关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养老的宣传介绍频频见诸报端,好像国外的人一到老年便住进了养老院。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机构养老比较盛行的美国为例,进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年龄为82岁,且多为衰老、不能自理的老人,而80%以上的老人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而在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如丹麦、瑞典,近年来一再提倡老年人回归家庭养老,因为“家庭养老”模式更符合人性,居家的亲切感和精神慰籍,是养老机构所无法取代的。
  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家为养老的根据地,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应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养老模式。也就是说,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在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里安度晚年,应该成为大多数中国老人的选择。
  所谓社区,与我们过去所熟知的街道、居委会有相似之处,它既是居民生活中互相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状体,又是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社区所具有的组织服务功能、人际感情交流功能和邻里互助功能,是除家庭成员之外的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领域的话,那么家庭所在的社区就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第二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应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裁体。
  一个理想的社区养老应具备如下的基本功能:
  
  一、建立多层次的生活照料服务
  
  加大社区服务,并不意味着把老年人从家庭推向社会,恰恰相反,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社区服务,帮助家庭解决高龄、有病老年人的照料困难,更好地维护当前的家庭养老功能。
  1.开办社区老人日托所 受托老人早晨到日托所,傍晚回家。受托老人在日托所可以一日三餐吃上可口的饭菜,和同龄人在一起聊天、读报、看电视、打牌、下棋,可解除老人孤身一人呆在家里的苦闷。日托所适应中国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既能保持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又便于子女们投身生产和工作。收费应以一般双职工家庭能承受为宜。
  2.开展上门服务 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服务。随着中国高龄老人的增多,对上门服务和护理的劳务需求越来越多。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而且多为慢性病,需要照料的时间较长。社区应着力发展互助性、收费低的生活服务组织,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社区居民既是社区服务对象,又是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的参加者、组织者。社区可以组织低龄、健康热心服务的老人以“结对子”形式对本社区身体有病、生活需要照顾的特困高龄老人进行老助老活动,服务了老人,稳定了家庭与社区,也是对社区资源的一种有益开发。
  应该说,上门服务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最佳服务形式。在居民小区中,在楼院内,在邻里间,组织好志愿服务,能针对老年人所需解决实际问题,且行之有效。
  
  二、建立全方位的综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医疗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群体是一个极易染病的群体,老年人高发病率的特征,决定了老有所医成为老年群体的一个重要社会需求。中国现有的医疗保健力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老有所医的需要。发展基层的老年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在内的老年医疗保健体系,是中国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医促进老有所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改” 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街道为载体,以居民家庭为对象,以医疗服务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
   目前,辽宁省已有42个城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试点街道达225个,占城区街道总数的44.6%。沈阳市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街道67个,占城市街道的73.6%,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试点机构102个,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专职人员974人,建立健康档案18万份,签订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合同2.1万份,服务人口达157万人。老年人称赞它为“打针吃药很方便,感冒咳嗽随时瞧,家有病人打电话,医生上门马上到,二十元钱建档案,一年四季保平安” 。逐步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良性循环。�
  
   三、建立健康的社区文化娱乐服务场所
  
   人到老年,儿女已成家立业无需更多操心,家务事也简单了,退休后没有什么硬性的社会责任,同原单位的联系减少了,人际关系也简单了。有些离退休老年人,因为这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没地方用,会感到空虚和孤独。老年人需要寻找新的生活乐趣,确定晚年生活的新起点。大城市的住宅为解决城市居民长期渴望改善居住环境的问题做出贡献,但也带来一些社会后果。这一社会后果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代住宅的单元房是相对封闭的系统,它导致人际关系淡化。处于人际关系淡化环境中的老年人犹如被关在安乐的“鸟笼”。加上受经济条件影响,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娱乐生活比较单调、乏味,被动性地依靠电视、广播、报刊等。
   社区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为老年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老年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机会。
  
  四、构建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近十几年,中国老年教育事业有了蓬勃发展。为方便老年人就近上学,今后应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视为一项社会服务,引导老年人合理安排休闲生活。
  
   五、建立社区老年婚姻介绍服务机构
  
  随着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丧偶问题也日益突出。人到老年,子女先后成家立业离“巢”而去,家中往往只剩下老两口。一旦失去其中一方,经济、生活都会出现困难。老有所伴,是无偶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老年再婚在老有所养上具有非同一般的功能。

推荐访问:养老院 围墙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jiudiangongzuozongjie/2019/0426/9722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