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几种肛肠病常用中药探讨] 张仲景常用中药心悟

【www.zhangdahai.com--学校工作总结】

  【摘要】 文章主要探讨《伤寒论》几种中药在肛肠领域的运用、组方,提倡学习研究经方用药并发展之。   【关键词】 张仲景;肛肠病常用中药      张仲景被尊医圣,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之方,简称经方。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经方所用之药,所知之病,既给后人以巨大的启迪,又不断得到今人科学实验的证实。如知母,仲景将其与酸枣仁等配伍,用于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之证,现代实验证明知母的确有镇静安神作用,它能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配合酸枣仁尤能降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又如芒硝治疗便秘及水饮证,经现代药理学证实,病人服后由于芒硝不能被肠胃吸收,于是在肠中形成高渗溶液,便大量吸收组织间水分,这样,它一方面起泻水作用,一方面令肠内燥屎软化,起到润燥软坚作用。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便是仲景之学历千年不衰,后学不辍的原因之一。本文仅立足肛肠领域,探讨仲景书中几种相关常用中药。
  1大黄
  1.1用于燥屎阻结证
  1.1.1治疗阳明腹实证:仲景闻名古今的三承气汤是治疗此证的有效方剂。三方皆用大黄,均取其泻热通便之功。大黄与厚朴、枳实相伍,能增其锐;与芒硝合可软坚硬便。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药相合,可攻下实热,荡涤燥结,力量最宏,称大承气汤。适用于阳明病潮热、谵语、便闭、眩冒、腹痛、腹�、手足汗出之阳明腑实重证。如大承气汤去芒硝便是小承气汤,擅长泻热行气除胀,适用阳明腑实证中气滞腹胀较甚者,或阳明腑实重症而正气不足,脉见浮滑而疾者。若大黄合芒硝、甘草,便是调味承气汤。适用阳明腑实证燥结较甚者,或者阳明腑实重证用过攻下剂,大便已通而燥结未去,谵语,潮热仍在者。如以攻下力衡之,大承气汤力量最大,不仅因用大黄既配了行气之枳实、厚朴,又伍了软坚之芒硝,而且大承气汤煎时要求后下大黄,使其攻下泻实力强而又强。
  1.1.2治疗脾约证: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并且变汤剂为蜜丸,即麻子仁丸。这就变攻下剂为润导剂,适用胃热津枯大便燥结证。
  1.1.3治少阳与阳明里实合病:阳明里实兼见少阳病之寒热往来,或伤寒病误下而见身热汗出,心下急,郁郁微烦,呕不止或下利者,可采用大柴胡汤治疗。大柴胡汤中用大黄配枳实、芍药通下里实,再配柴胡、黄芩等和解少阳。可谓双管齐下,表里同治之法。
  由此可见,大黄是仲景治疗燥屎阻结的必用药。根据轻重和兼证的不同,可做适当配伍和制成不同剂型服用。这些经验是我们后学者应加以继承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大黄确有泻下作用,且具有较强抗菌作用,尤适用发热而见大便燥结者。
  1.2用于宿食腹满证:
  1.2.1治疗热实宿食腹满证:宿食积�,易化热形成肠胃实热证。与阳明腑实证不同的是,不见潮热、谵语等证。治疗可根据证之轻重及兼证,用大黄配伍不同药物,组成不同方剂治疗。腹满以里实为主者,可用大承气汤治之。《金匮》云:“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利不欲食,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以气滞为主者,可用厚朴三物汤治之。《金匮》云:“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三物汤和小承气汤用药组成相同,只用量不同。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行气泄满为重,小承气汤重用大黄泻实为主。腹满而兼表证者,则以厚朴七物汤治之。厚朴七物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组成,用桂枝汤去芍药解表和营卫,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泄实,表里双解。前述腹满皆在于中下腹,故以大黄配厚朴、枳实等荡涤之。若腹满在上腹,仲景则以大柴胡汤治疗。《金匮》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2.2治疗寒实宿食腹满证。《金匮》云:“胁下满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因为寒实证,故以大黄配合附子、细辛温下寒积。此外,桂枝加大黄汤亦治阴结之证,用大黄配桂枝温下寒积。
  可见大黄是治疗宿食腹满的要药,无论属寒属热,只要配伍恰当均可应用。后世以大黄配人参,当归等用于虚实错杂之证,又是对经方运用大黄的发展。
  2芍药
  2.1治疗疮痈证
  疮痈的形成多是气滞血淤肉腐致。及时行气活血,未成脓者可使其消散;已成脓者,利于脓液排出,祛淤生新,使尽快收口痊愈。芍药可养血化淤 ,故能治疮痈。方剂有:1.枳实芍药散,芍药配枳实,破气散结,和血止痛,用于疮痈初起;2.排脓散,由芍药配枳实、桔梗、鸡子黄组成,方中芍药除血痹,可协助桔梗、枳实排脓,适于疮痈成脓已溃者。
  2.2治疗脾约证
  脾约证是由胃热而大肠津液失润导致,仲景用麻子仁丸治之。麻子仁丸是以芍药配麻子仁、杏仁、白蜜养营润肠,以大黄、枳实、厚朴清热通便,共奏润肠滋燥、清热通便之功。
  2.3治疗腹痛证
  其一,治疗虚性腹痛,芍药与桂枝胶饴等配伍为小建中汤,因胶饴富于营养,与芍药相配适用于虚性腹痛;若气虚尤甚,可加黄芪、名曰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虚劳里急证;防已黄芪汤方,后云:“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此芍药与白术、黄芪相配,益气和营而止痛。其二,芍药与大黄相配,亦可用于胃肠有积滞所导致的实性腹痛,有两方。一是桂枝加大黄汤,用于阳虚兼脾络不和,胃肠挟腐秽积滞者;二是大柴胡汤,以芍药、大黄及柴胡黄芩等相配,和解少阳兼通阳明里实。此两方证前者属阴结,故与温中之桂枝生姜相配伍;后者属阳结,故与柴胡、枳实、黄芩相合,此二者之区别。其三,芍药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适用太阳病误下之后,脾伤气滞而见的“腹满时痛”,证,方中重用芍药与桂枝配伍,温阳和络止痛。若气滞络淤而挟热者,用芍药合枳实、大麦名曰枳实芍药散,有破结理气,清热化淤之功,适用“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证。此外,小柴胡汤方后云:“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和芍药”,亦属此例,方用芍药配柴胡可
  
  舒肝解郁,芍药和络止痛。其四,芍药可用于寒性腹痛,除了上述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外,通脉四逆汤方后云:“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亦属此例。其五,芍药亦可用于妇人腹痛证。芍药与土瓜根、桂枝、土虫相配,名曰土瓜根散,适用妇人淤血引起的月经不利腹痛证。芍药与王不留行等相配伍,名曰王不留行散,可用于妇人产后淤血腹痛。芍药与地黄、阿胶、川芎、当归等相配,名曰芎归胶艾汤,具养血止痛之功,用于妊娠胞阻腹痛证。芍药与吴萸、桂枝、当归、阿胶、丹皮等相配伍名曰温经汤,适用于半产寒凝淤血于少腹引起的少腹拘急满痛证,具温经散淤益气之养血止痛之功效。芍药与当归,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相合名曰当归芍药散,适用于肝脾不和引起的妊娠腹痛,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止痛作用。其六,芍药与甘草相配伍,名曰芍药甘草汤,仲景用治“脚挛急”,后世多用于治疗腹痛证,《医学心悟》说此方“治腹痛如神”,可通治一切腹痛。当然, 这应是后人对经方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发现,此二药合用确有协同作用。
  芍药六朝以后始分赤白。近代凡开白花者称“白芍”,开红花者称“赤芍”。赤芍性偏苦寒,擅通泻;白芍偏微寒,擅养血。经方中未分赤白,我们若临证时根据治疗意向,或用白芍,或取赤芍,更能提高疗效。
  3赤石脂
  治下利症:用于阳虚不甚而滑脱下利者,可与禹余粮相配伍,此即赤石脂禹余粮汤,功专涩肠止利。若中阳虚甚,下利脓血者,则配合干姜、粳米即桃花汤,温中之中兼以固涩。本药用量一般9~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可入煎剂,亦可入丸散。在桃花汤中本药的服用方法特别值得称道。一半入煎,一半筛末冲服。如此既可取其温涩气味,又可使药末直接作用于肠道,更好发挥其固涩作用,十分科学,应当继承。本药属收涩固脱之品,不属虚寒者禁用。
  4黄连
  用于肠热下利证:大肠为传导之官,邪热下迫,则出现下利急迫之症,经方以黄连治疗肠热下利证,共计三方。其一为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中黄芩、黄连相配清热止利,葛根轻清升发,解肌表热,甘草甘缓调中。其二为白头翁汤。《伤寒论》云:“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此下利因厥阴湿热下迫大肠致,白头翁汤在白头翁、秦皮凉肝解毒基础上,加配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止利。其三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适用上证热利见于产后,即兼气血两虚者,《金�心典》云:“方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燥湿止利,令加阿胶救阴,甘草补中生阳,且以缓连柏之苦寒也。”由此可见,黄连是张仲景治疗肠热下利的常用药,多与黄芩或黄柏配伍,毒热盛的可加白头翁与秦皮,血虚中气不足,又可与阿胶甘草相伍。因本品大苦大寒,故胃寒呕吐,脾虚泄泻者忌用。
  5结语
  研究经典,我获益匪浅。用中药治疗肛肠病, 标本兼治 ,适当用于手术前后,可提高并稳固疗效。但如何利用中药进一步扩大保守治疗范围,缩小手术治疗范围,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熊曼琪.伤寒学.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
  [2]王永庆,吴凤全.经方用药研究.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

推荐访问:几种 中药 探讨 常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zuozongjie/xuexiaogongzuozongjie/2019/0326/378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