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摘要】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确诊的48例CVC-RI病例,分析其病原体分布,感染与静脉导管留置类型、时间的关系。结果:CVC-RI病例中,单腔导管18例,留置双腔导管30例。共分离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革兰阴性菌14株,真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14株),其次是真菌(10株)。CVC-RI以置管后第七至十五天发生率最高。结论:预防的重点在于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选用单腔导管,操作者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均能有效减少CVC-RI的发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60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由Werner Ferssmann于1929年首先报道,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必需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治等,但随之而来的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明显增加。一旦发生,病情危重,又极易误诊,病死率高达10%~20%[1],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为深入探索CVC-RI致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菌群分布情况,我们对30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CVC-RI发生与穿刺部位、留管时间及细菌谱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CVC-RI的诊断标准:留置CVC的病人发生的全身或局部的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可伴有寒战、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外周白细胞常升高,导管尖端培养呈阳性,血培养呈阳性,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
  1.2 一般资料:48例CVC-RI病人均系2000年3月~2006年1月住院的危重病人,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2~88岁,平均(48±9)岁。原发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肝硬化、重症胰腺炎、胸腹联合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功能衰竭等。CVC 由Arrow International Inc生产,包括单腔和双腔管。插管位置主要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期间每日更换敷料,并局部消毒,观察皮肤、体温变化。出现CVC-RI症状后,取外周血培养,并在无菌条件下拔除导管,在拔除CVC后作导管尖端培养。
  1.3 观察指标:(1)观察CVC-RI与置管后留置时间的关系;(2)不同CVC穿刺部位病例CVC-RI的发生率;(3)留置单腔管与双腔管发生率的比较;(4)CVC-RI的各种细菌菌落数。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股静脉置管CVC-RI的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明显增加(P

推荐访问:导管 相关性 静脉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302/14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