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员会得艾滋病吗_上海市卢湾区社区吸毒人员现况及艾滋病防制方式探讨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1989年云南首次报道艾滋病毒(HIV)感染在注射毒品人群中爆发流行[1],截至2005年11月,我国吸毒人群中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约28.8万人,占总数的44.3%。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静脉吸毒成为我国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静脉吸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以及大部分静脉吸毒人员具有高危性行为,他们成为HIV在吸毒人群和普通人群之间传播的重要桥梁之一。在尚未全面实施针具交换和使用美沙酮替代门诊治疗的情况下,我们结合禁毒在社区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危险因素和相关行为及HIV感染调查,对HIV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分布在全区4个街道中的70名吸毒人员。
  1.2 调查方法
  卢湾区禁毒社会工作体系中形成艾滋病防制工作网络, 该网络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对社区吸毒者开展问卷调查。
  1.2.1 调查表 采用统一编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吸毒情况、性行为等项目。调查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开展调查工作。
  1.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自愿接受HIV抗体检测的对象,采集静脉血5mL,初筛和复测试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使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和荷兰生物梅里埃有限公司试剂,均为国家注册批准,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确认试验为蛋白免疫印迹法(WB),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检测程序和HIV感染者的判定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标准判断。
  1.3 统计分析
  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70名社区吸毒人员中,男56人,占80.0%,女14人,占20.0%。年龄在20-29岁9人,占12.9%;30-39岁22人,占31.4%;40―49岁32人,占45.7%;50岁以上7人,占10.0%。文化程度为小学占1.4%,初中占61.5%,高中占�27.1%�,大专及以上占10.0%。职业以无业人员为主,占�82.9%�,个体经营者占4.3%,促销人员占�1.4%�,工人占1.4%,服务员占1.4%,其他占8.6%。每月收入500元以下占74.3%;501~1000元占14.3%;1001~3000元占7.1%;3001~5000元占�1.4%�;5000元以上占2.9%。
  2.2 吸毒相关情况
  本次调查表明,吸毒原因各种各样,吸食毒品种类、吸毒方式及吸食量也有不同,见表1。
  本次调查显示吸毒史最长者12年,最短3个月。1年以内占7.1%;1-3年占10.0%;4-5年占17.1%;6-7年占24.3%;8-9年占21.4%。10年以上占20.0%。
  2.4 性观念及性行为特征
  本次调查吸毒者中对发生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占15.7%;表示无所谓占72.9%;表示不赞同占10.0%;坚决反对占1.4%。对婚外恋持赞成态度的占5.7%;表示无所谓占65.7%;表示不赞同占20.0%;坚决反对占8.6%。其他见表2。
  2.5 检测结果
  38名吸毒者自愿接受HIV抗体检测,其中30名吸毒者为先烫吸后静脉注射,占78.9%;6人曾经与他人共同使用针具>1次,占15.8%。结果发现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2.6%。
  2.6 实施健康教育
  我区专职禁毒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提高社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危险行为的认识。在社区开展降低危害工作时,鼓励吸毒人员戒毒,建立戒毒的信心;其次宣传共用注射器吸毒的危害性,使吸毒人群改变行为。本次调查共发放宣传材料100份。在针对个人的工作中发放注射器20支,发放消毒片30瓶、安全套200只。随访8名静脉注射毒品者中,有4名自我报告已不共用注射器。
  
  3 讨论
  
  吸毒不仅影响个人生理和心理,而且对社会造成危害。国内外艾滋病流行的历程显示,艾滋病的传播与药物滥用行为中的静脉注射行为有极大关联。本次调查表明,我区70名吸毒人员中30―49岁占相当比例,文化程度偏低、无业人员多;毒品以海洛因为主。静脉注射人数占85.7%,共同使用针具>1次,占16.7%。并且未婚、多性伴、低安全套使用率等都有可能增加感染HIV的危险。调查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已成为我区吸毒者的主要吸入方式和HIV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调查检出HIV感染者1例,表明我区存在HIV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危险性,艾滋病防制工作已迫在眉睫。
  2003年8月本市建立专职禁毒社会工作体系,在区禁毒委领导下,采取“禁毒和艾滋病防制并举,多部门参与”。同时,在吸毒人群艾滋病防制方式方面,由原来的“强制模式”为主逐渐向“医学-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禁毒社区工作人员在这个转变中担负着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人员、技术及社区网络等优势,形成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吸毒人群艾滋病防制新模式[3]。�
  3.1 建立艾滋病防治与禁毒工作的协调机制�
  我区把禁毒工作、艾滋病防制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利用专职禁毒社区工作队伍,共同参与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制(图1)。
  3.2 建立禁毒医疗援助体系
  针对吸毒人员艾滋病防制工作,由区禁毒办和区卫生局牵头成立“卢湾区禁毒医疗援助咨询团”(咨询团),充分发挥我区医务人员对吸毒人员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社会功能。区禁毒办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艾滋病等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使禁毒社工掌握吸毒与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疾病预防知识,并通过医务人员和禁毒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与社区吸毒人群沟通、访谈、咨询,提供艾滋病性病等疾病咨询。�
  3.3 艾滋病防制是戒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艾滋病监测,对吸毒人群进行常规艾滋病筛查,及时掌握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使艾滋病监测、检测成为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用注射器吸毒已成为HIV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充分发挥禁毒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戒毒与艾滋病防制工作,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使吸毒人群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争取营造避免歧视吸毒人员的良好社区环境,提供脱毒、艾滋病自愿免费检测和热线电话咨询等较好的服务。加强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开展安全性教育,促进安全套使用等行为干预,恢复其正常生活模式和社会功能[4]。�
  3.4 艾滋病防制纳入到社区戒毒工作�
  为充分利用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资源,服务于戒毒工作。应大力加强戒毒人员回归社区后的社区管理和社会支持,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防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配合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活动,试行和加大相关干预措施的工作力度,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禁毒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对社区吸毒人员开展艾滋病防制工作。�
  进一步将司法、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各部门的资源更好地加以整合,建立疾病预防控制、禁毒社区工作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卢湾区 现况 上海市 吸毒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329/423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