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探析_大学生人际关系常见心理问题探析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摘要】高职生与本科生有着相似的心理问题,但在自卑、学习困难和网络成瘾这三方面表现更严重。笔者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等角度入手追寻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快学校发展、开展课外活动以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矫正与预防策略,以期提升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问题;对策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ANG Yu-juan, PENG-Xi
  (Educational Colleg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Nanchong, 637002)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s hav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ut the former have more feelings of inferiority, more difficulties on study and more Internet addiction than the latter. In order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level, the writer analysed reasons and searched countermeasures from society, family, school and individua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24-02高等职业教育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来,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除普通本科院校设立的高职学院,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70%左右,而在校高职生人数从1998年的117万增长至2008年的1300万,高职生已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以上①。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同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受到国家重视,有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逐年增多。有研究运用UPI、卡特尔16PF与SCL-90对高职生进行普测,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远远低于全国常模水平[1]。高职生一般处于17-23岁年龄段,既与同龄本科生拥有相同心理困惑,又因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不同,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1高职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高职生与同龄本科生的心理问题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新生适应困难、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恋爱耐挫力低、多种性格缺陷、毕业生就业焦虑等。肖霞英[2]认为这些心理问题在高职生中更普遍、更严重,而笔者认为高职生比本科生在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以及网络行为这三方面问题更多。
  1.1自卑: 自卑是指个人因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对自己不满的情绪体验。多数高职生因高考分数低才无奈地走进高职院校,很少有自愿就读的。在我国应试教育大氛围的笼罩下,高职生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中学时代通常处于劣势。而当今社会舆论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也不高,认为高职院校是末流高校,“高职生理论不如本科生,技能不如培训学校学生”,这使得很多高职生对外不愿意说自己在高职院校就读,在以前同学、熟人面前也抬不起头。当前就业环境同样对高职生不利,不少用人单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生自然在这方面比不过本科生。没有令人自豪的过去,没有被人肯定的现在,没有令人向往的未来,高职生难免滋生强烈的自卑感。高职生的自卑情绪常常通过两种极端方式得以发泄:部分高职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心态,往往表现为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而有些高职生则是以争强好胜来掩饰其自卑,脾气暴躁、极易发怒,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找借口挑衅闹事。
  1.2学习困难:高职生一方面厌学,一方面又热衷于考证,看似对立的现象其本质都是高职生因学习能力不佳,致使其学习困难。由于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于是他们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在中学时代他们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薄弱,无人监督便更不会主动学习。高职教育还有其特殊性,高职生需进行大量技能实践,学习方法不当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但又碍于父母,他们在学校常常陷入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的冲突之中。不少高职生在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学习还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其学习动机是短视的:如为了报答父母,为了出人头地,为了今后求职方便等。正因为他们深知成绩对于前途的重要性,于是在学习行为上便呈现出厌倦学习过程,只看学习结果的现象。临考前,教室里自习的人暴增,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泛滥,也不乏有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他们还厌倦扎实学习,热衷实惠学习,“考证热”就是这一心理的突出表现。
  1.3网络成瘾:网络以神话般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学生个人电脑持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校内外网吧林立都足以说明互联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使自制力不强的学生过度沉溺其中,荒废了学业,中断了人际交往。笔者认为网络对于高职生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多数学生上网只是消遣娱乐:玩游戏、看视频、聊天、购物。理想缺失、课余无聊,是高职生走向网络的初始诱发因素;网络本身强大的娱乐功能是拴住高职生的又一因素;现实生活压力重重是高职生迷恋网络的助推因素,在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职生难以把持住自己,不惜浪费金钱和时间。学业、人际交往受到重创不说,最可怕的是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和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导致高职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减弱。
  2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社会原因:“学而优则仕”这一观念已流传千年,扎根于老百姓的头脑之中,人们世世代代向往稳定高薪的工作,对体力活不屑一顾。当前我国农民工(包括技工)的生活状况较差: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福利少、社会地位不高。富士康2010年一年内“十四连跳”事件中的主角基本上是80后、90后的一线普工,虽然把他们推向自杀的原因很多,但生活状况糟糕是14个人选择终结生命的共同伤痛,跳楼事件无疑加重了人们对普通技术工作的排斥,对对口培养一线工人的高职教育自然不会有“好感”。
  2.2家庭原因:家庭的众多因素:经济条件、家庭结构、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性格特点、教养方式、子女数量等,都会对人的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因素,刘登菊[3]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严厉型、溺爱型和放任型,高职生其父母教养方式多属于放任型,以致他们常常自我中心、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子女数量也是学生心理脆弱的重要原因,现在的高职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富裕的家境使他们获得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即使是不富的家庭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一味地学习,没有经受过磨难,缺乏与困难抗争的能力。
  2.3学校原因:十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不乏办学优良的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但总体来看,全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办学时间短,文化底蕴不厚,经费投入也不足,诸多条件限制使高职院校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显得薄弱。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较差:教室、实训室、图书馆、寝室、食堂、仪器设备,甚至校园环境都无法与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相比。其次,高职院校的软件跟不上,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匮乏:理论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技能水平不够;外聘的一线技工又没接受过教学训练,教学水平不够;另一方面课程太难,这使学生抱怨不好学,教师抱怨不好教。最终,硬件与软件的薄弱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生既没有比本科生多技术,又没有比中专生多理论,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当前高职教育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2.4个人原因:习得性无助感是造成高职生独特心理问题的内因,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过多的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动机缺失、意志薄弱、情绪不适等状态,其根源在于不良归因。高职生由于中小学时期学习较差,很少得到教师的赞赏,学习上的过多挫折使得他们缺乏基本的自我价值感体验,而他们又常将学习差归因于自己愚笨、不是学习的料,因而造成对自我的评价偏低,进而导致学习松懈、不求上进。此外,心理惰性是高职生心理问题难以自行缓解的原因,心理惰性是指一种不能改变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的苟且偷安行为,其机制是侥幸心理与人类趋乐怕苦心理相糅合而构成的不愿弃旧图新的倾向。
  3矫正与预防心理问题的对策
  社会、家庭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改变的难度太高,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有责任也有能力矫正、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快学校发展、开展课余活动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3.1推进学校发展进程:加快学校硬软件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提高社会认同度和学生自信心的关键。从天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全国100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中,不难发现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就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采用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过程参与办学,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鉴定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双证”制度;其次,将“必需、够用”原则贯彻至学习的全过程。理论教学水平要“降”下来,降到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操作水平要“升”上去,升至师傅带徒弟的程度;最后,引进新教师与培训老教师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2开展校内外课余活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大处看,开展文体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处看,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当前的校内文体活动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覆盖面小,只锻炼了学生干部和一些特长生,而大部分学生只能做观众,反而增强了自卑感。笔者认为可以多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集体竞赛(如拔河比赛)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多种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如行课期间到实训基地见习、寒暑假三下乡或兼职,都能在无形中加深高职生对社会的认识,早日抛开“理想社会”的幻想,日后必能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生活。
  3.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优质土壤,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是学校应着力培养的作物。由于许多高职院校还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校的精力集中在扩建校舍、购买设备、引进师资、招生就业上,对于难以给学校带来收入的心理健康工作则很少顾及[4]。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根据高职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1)硬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应在硬件设备、图书资料、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档案室、图书资料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治疗室、心理放松室等。
  (2)队伍建设――专兼职教师相结合
  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被认为是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从数量上来看,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人数之比相当低,远低于国家要求;从质量上看,很多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因此,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此外,对学校资深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形成持证上岗制度,扩充兼职教师队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体系建设――构建学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完备的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其组织体系一般分为三级: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系心理咨询分部和班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统筹全院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各项工作,系心理咨询分部的职责是配合院级机构开展本系的心理健康教学、辅导及宣传的组织工作;班心理委员的主要任务则是协助系心理咨询分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4)内容建设――四架马车齐头并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分成四个板块进行:一是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危机干预;二是心理调查研究,包括心理普查、心理专题研究;三是心理健康活动,定期与不定期活动相结合,注重宣传功效;四是心理健康教学,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全方位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姚志鹏.高职生心理问题表征分析与对策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J].2008,9(3):87-89.
  [2]肖霞英.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40-43.
  [3]刘登菊.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2):10-12.
  [4]周波.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2):89-92.
  

推荐访问:探析 心理问题 常见 高职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417/8165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