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的现状与对策徐建国【新发传染病现状分析及应急对策】

【www.zhangdahai.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杂志陆续报道了新发现的传染病,本文就常见的新传染病加以介绍。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结果:新发现的传染病药有30余种,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结论: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流行,警示我们需要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进行长期的工作。
   【关键词】 新发生传染病;流行;对策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1]。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乏认识,还没有掌握其防治方法,又无天然免疫力,对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损失。EID是当前有关感染性疾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国际上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1 新发传染病概况
   近年来发现30多种新的传染病,大多数属人畜共患病。新发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性疾病,如军团病、莱姆病、埃希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食源性和水源性感染,创伤弧菌、霍乱弧菌O139等;病毒有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HIV、H5N1,和H9N2型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寄生虫有小隐孢子虫、卡晏环孢子球虫、脑胞内原虫、巴贝西虫新种感染等;真菌包括各种霉菌等。
  2 影响新传染病频繁出现的因素
   导致新发传染病频繁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或顺序作用的结果;其演变过程可能分为两步:一是新的病原体被引入人类;二是新病原体在新的人类宿主中确立并进一步传播[2]。
  2.1 微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新病毒可能来自人类病毒的变异株或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性传染病常是人类新病毒传染病重要的和潜在的来源,如委内瑞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和艾滋病等。所以专家提醒人类应尽量避免不要与野生动物接触,尤其是啮齿类、灵长类和禽类动物,因为这些动物病毒与其宿主相互适应而共存,致病性很低或不致病,而一旦条件成熟,这些病毒可能“跃迁”到人体,对人类造成很强的致病性,有时是致死性的,如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等。
  2.2 人口流动与人类行为 近年来,国际交往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移民或由于动乱、战争而导致的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引起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2.3 食品工业的发达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各种包装食品和冷藏食品的大量增加,由于消毒不完善或长期保存,使一些病原微生物得以存活,引发肠道传染病流行。例如O157:H7出血性肠炎是通过O157:H7大肠杆菌污染牛肉、羊肉、猪肉等而引发食物中毒。又如疯牛病由活牛及其肉骨饲料的输出,而引起的疯牛病流行。
  2.4 生态环境变化 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森林砍伐和野外工程建设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而引起一些疾病流行。例如,我国曾多次发生由于垦荒、兴修水利、筑路而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
  3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3.1 人兽共患性 林健东等[3]认为新发传染病中约3/4为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出现的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要新发传染病也均为人兽共患传染病。
  3.2 细菌及病毒为主导病原体 林健东等[3]认为新发传染病多为病毒引起,细菌及病毒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大及速度加快使得新发病原体不断增加,新发传染病的流行成为可能。
  3.3 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AIDS自1981年发现首例病例以来,至2006年5月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感染人数达6 500万人,累计死亡2 500万人。SARS、人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均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全球大流行。
  4 应急控制策略
   一种新传染病的发生人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准备,人群无免疫力,无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极易造成流行或大流行[4]。
  4.1 政府重视 面对新传染病的威胁,各级政府应足够重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和投入。制订适应于短期内突发、对社会影响极大、危害严重的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新传染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2 加强疾病监测 发现一种新传染病,只有进行疾病监测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监测的重点是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监测的内容包括动物宿主、传播媒介和病原体的变异及抗药性等。
  4.3 改善公共卫生设施 最主要的是改善和解决安全饮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加强污水、污物的净化处理,这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办法。
  4.4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阐明新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加强疫苗的研制,是预防新传染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晓冬,王海银.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9):461-465.
  [2] 梁之祥. 新发传染病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0):950-952.
  [3] 林健东,杨北兵.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4): 597-598.
  [4] 孙荣刚. 新发传染病及其应急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6):330-331.

推荐访问:传染病 应急 新发 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banzhurengongzuozongjie/2019/0418/8292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