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干预_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要多久

【www.zhangdahai.com--教学设计】

  【摘 要】 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合称为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的糖代谢紊乱状态,其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应给予强化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均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
  【关键词】 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受损;干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也急剧增加。目前应用的糖尿病分类中包含了血糖升高的不同阶段,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糖代谢紊乱状态,其作为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进展的一个中间状态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就糖尿病前期的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1糖尿病前期的定义
  
  2003年美国糖尿病联盟(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经过几次修订后,将糖代谢分类为正常调节、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平衡受损(IFG或IGT)和糖尿病5个水平[1],其中,将IFG和IGT合称为糖平衡受损,亦被称之为“糖尿病前期”[2]。关于空腹血糖,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采用6.1 mmol/L为切点。
  IGT占据了糖尿病前期的大部分,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降低和外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报道显示IGT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1/3,同时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患视网膜病变的风险[3]。
  IFG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基础胰岛素分泌受损和选择性肝脏和肾脏胰岛素抵抗,肌肉胰岛素抵抗较轻;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的形式表现为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受损和OGTT时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受损,导致空腹血糖高于正常。
  
  2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的首要目的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这对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各种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及减轻社会负担特别是医疗费用开支具有重要意义[4]。同时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还可减少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2.1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中国大庆研究将577例IGT者随机分为体育锻炼干预组、饮食干预组、饮食加锻炼组和对照组,6年后4组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41%,44%,46%和68%,校正体重指数后,发生糖尿病的RR减少42%[5]。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较对照组其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降低,可延缓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提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必要性。
  强化生活方式是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使每月体重减轻2 kg或6个月内体重减少5%,从而降低糖尿病和CVD的发生率[4]。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肥胖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植物性纤维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进行积极的运动,IDF推荐的运动方式干预为:一周内至少3 d进行30 min的中等量体育活动,每天至少30 min的步行[4]。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适用于非老年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优点为无任何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其缺点为需长期坚持,依从性较差。
  2.2药物干预对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依从性差者或经济条件允许者,可选药物干预。目前常用的干预糖尿病前期的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等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作为Ⅱ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疗效也同样良好。二甲双胍因其价格便宜、耐受性好等优点,成为研究糖尿病前期的首选用药,在多个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中,如DPP研究、IDPP研究均证实其有效性[6-7],其适用于BMI 24 kg/m2的非老年糖尿病前期者。阿卡波糖适用于所有的糖尿病前期者,尤其是IGT和老年糖尿病前期者,国内外诸多学者也通过不同方式证实了阿卡波糖和罗格列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3综合强化干预综合强化干预是指强化生活方式加药物干预。不管是应用强化生活方式还是药物干预,其基础是糖尿病前期的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强化干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综合强化干预可降低各代谢组分的患病率,并能增加正常糖耐量的逆转率,增加控制达标率,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从而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Joint ESC/EASD Guide lines supporting IDF members.ESC and EASD Guidelines on diabetes,pre-diabetes,andcardiovascular diseases[J].Eur Heart J,2007,28:88-136.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diabetes 2007[J].Diabetes Care,2007,30(Suppl 1):S4-S41.
  [3]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 2007[J].Available from:http://www.省略.
  [4]Alberti KG,Zimmet P,Shaw J,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a consensus on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J].Diabet Med,2007,24:451-463.
  [5]Pan XR,Li GW,Hu YH,et al.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1997,20:537-544.
  [6]Knowler WC,Barrett-Connor E,Fowler SE,et al.Reduction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or metformin[J].N Engl J Med,2002,346:393-403.
  [7]Ramachandran A,Snehalatha C,Mary S,et al.The Indian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me shows that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meformin prevent type 2 diabetes in Asian Indian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DPP-1)[J].Deabetologia,2006,49,289-297.
  (收稿日期:2009-03-26)

推荐访问:干预 糖尿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2019/0324/3300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