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脑梗死病人临死反应

【www.zhangdahai.com--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17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丹参 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将治疗前后的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7、14 d,治疗组的ESS评分及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1.2 给药方法
  发病15 h内完成筛选分组,入选患者开始治疗,对照组予丹参 30 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 3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1个疗程均为14 d,均采用相同的脱水、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醒脑等治疗方法。
  1.3 疗效观察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于用药前、用药7 d和14 d,分别测定患者的ESS、ADL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于用药前、用药7、14 d后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安全性评估
  临床安全性分析主要观察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基本生化指标的治疗前后动态变化。
  1.5 疗效评价
  ESS和ADL评分判断疗效,以治疗后第14天的ESS和ADL评分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治疗前基础数据的可比性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两组间的ESS和ADL评分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P0.05),治疗后7、14 d两组ESS评分均有明显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正常人高,可能与选择的患者与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有关。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WBC的升高与脑梗死急性期应激反应有关。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高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最近资料显示,局部血管闭塞后的8~10 min内,局部缺血的中心区脑组织就开始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周边逐渐形成半暗带区,随着缺血的延续,坏死灶不断扩大。超早期的缺血半暗带区脑保护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损伤的神经元活性;延长缺血区脑组织耐受性,有助于逆转或减轻脑损害;自由基则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在脑组织缺血产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继发性的脑组织损害、脑水肿加重、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后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自第7天起,神经功能改善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第14天时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疗效 临床 达拉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shideshifengjianshe/2019/0415/7790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