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的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急诊科护士年终总结

【www.zhangdahai.com--学校工作计划】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125-01�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问卷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我院在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发出调查表49份,回收48份,回收率为98%。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一般情况;②护士对防护知识的来源;③职业损伤的经历;④护土防护行为。�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学历的构成比:本科占6.3%,大专占14.6%,中专占79.1%。在医院工作工龄构成比:1-4年占16.6%,5-9年占18.8%,10-15年占45.8%,15年以上占18.8%。�
  2.2 防护知识的来源 护士对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相关信息来源:来源于学校占11.6%,来源于书本、杂志占53.4%,来源于工作经验占63.5%,来源于同事传授占35.6%,来源于医院培训占24.5%。认为需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的占95.%,可有可无的占4.0%。�
  2.3 职业性损伤的经历 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100%,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13.7%。�
  2.4 护土防护行为 护士在工作中的防护行为见表1。�
  
  
  3 防护对策�
  
  3.1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受调查的护理人员中100%在工作中曾被锐利器械刺伤,分析原因多为不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工作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刺伤或皮肤受伤的有60-80方人[1]。其中护士是被针刺伤的主要受害群体,而针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护士要重视针刺伤,在工作中注意力集中,操作规范熟练,避免受伤,同时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 �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 在调查中只有66.7%的护士在受伤后及时处理,还有33.3%的护士不能肯定做到或做不到受伤后的及时处理,说明对针刺伤后的严重后果有些护士还不了解,未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因此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制定培训计划,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核内容,使护土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调查显示有95.8%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参加防护知识培训,说明他们对防护知识有迫切要求。某些与患者血液、体液或化疗药物接触的护理操作,应提倡护士戴手套操作。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或污染前后均应洗手,因为洗手是最有效、最经济也是最安全的预防感染的手段,护士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35次[2]。�
  3.3 加强对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急诊科突发事件多,意外死亡频率高,垂死和死亡现象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急诊科护士经常要处理病情急、变化快的危重病人,对工作量和服务对象情况难以估量,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导致心身疲劳,出现各种生理症状,如睡眠障碍、头痛、乏力,胃肠不适和血压升高。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加强对急诊科护士人员的配备,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土也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急诊科的职业环境,从而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推荐访问:损伤 对策 护士 防护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xuexiaogongzuojihua/2019/0310/667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