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拉西酮联合喹硫平 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

【www.zhangdahai.com--学校管理公文】

  【摘要】 目的 评估喹硫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双盲对照试验中,127名伴有精神与行为症状的痴呆的门诊患者被随机地给予接受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剂量根据需要调整患者跟踪至36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 AD)、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CMAI)评定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及治疗第6及12周末对血糖、血脂、心电图进行检测及分析而得到。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BehaveAD和CMA 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②齐拉西酮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喹硫平组治疗后血糖及TG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使用齐拉西酮的患者不良反应少。结论 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效,但是使用齐拉西酮的患者不良反应少,其耐受性好,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影响较喹硫平小。故新型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是治疗BPSD较为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
  痴呆的精神与行为症状(BPSD);齐拉西酮;喹硫平
  �
  作者单位:642150四川省隆昌县精神病医院
  
  随着对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 SD)研究的逐步深入,其非认知功能症状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非认知症状包括抑郁、精神病性症状、行为紊乱、昼夜节律紊乱等,国际老年精神病协会称之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symptoms of dementia,BPSD)[1]。目前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齐拉西酮与喹硫平的双盲对照随机试验,来评估喹硫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7例门诊患者,齐拉西酮组67例,喹硫平组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氏病诊断标准及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并随机入组。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2]总分≥8分。③入选前2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④入组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⑤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
  1.2.1 和患者规律接触的助手或者患者的照料者被要求参与到此研究的评估中。�
  1.2.2 喹硫平(商品名思瑞康)组起始剂量25 mg/d,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剂量范围50~400 mg/d,平均(142.50±82.30) mg/d。�
  1.2.3 齐拉西酮组使用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齐拉西酮胶囊(每粒20 mg)口服,开始剂量20~40 mg/d,根据病情加至40~100 mg/d,最大剂量160 mg/d,平均(78.4±30.5) mg/d。�
  1.2.4 剂量根据需要调整。患者跟踪至36周。疗程均为12周,从开始治疗到因为无论何种原因而中断治疗前持续用药治疗达12周。�
  1.2.5 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及抗惊厥药物。若出现不良反应,可酌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盐酸苯海索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
  1.3 结果评定�
  1.3.1 量表评定 采用AD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4]评定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以Cohen�Mansfield激惹性问卷(CMAI)[5]评定患者的激越行为的发生频率,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末及12周末各评定一次。�
  1.3.2 临床疗效评定 以Behave�AD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减分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Behave�AD与CMAI评分均下降,且以前六周下降明显,经t检验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x±s)
  �
  时相
  观察组(n=67)对照组(n=60)
  
  Behave�ADCMAIBehave�ADCMAI
  
  1时相16.25±7.3250.29±13.7415.25±7.2246.71±11.12
  2时相8.12±5.5729.98±12.336.91±7.4529.05±13.06
  3时相7.56±5.6831.43±13.426.83±6.2428.86±14.6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67)549494.0%
  对照组(n=60)467788.3%
  注: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见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FBS、TC及TG各项指标经t检验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2时相和3时相的FBS、TC及TG与1时相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时相的TG和3时相的FBS及TG与1时相相比,P   TC4.33±0.924.32±0.814.41±0.864.30±0.794.35±0.704.58±0.83
  TG1.43±0.601.52±0.731.45±1.031.27±0.671.70±0.781.79±0.83
  2.4 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见表4) 观察组服药后有9例(13.3%)出现异常心电图,对照组有10例(16.9%),两组经χ�2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例,%)
  �
  
  心电图异常齐拉西酮组(n=67)喹硫平组(n=60)
  窦性心动过速4(6.67)5(8.48)
  窦性心动过缓2(2.23)0(0.00)
  T波低平倒置0(0.00)2(3.39)
  QTc间期延长3(4.45)1(1.70)
  传导阻滞0(0.00)2(3.39)
  2.5 两组治疗后采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其中便秘4例,头晕3例,轻度锥体外系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应10例,其中锥体外系副反应4例,便秘3例,头晕2例,活动减退1例。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妄想、幻觉、攻击及激越等精神与行为症状影响到超过一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痴呆有关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喹硫平及齐拉西酮等被广泛用于治疗这些精神与行为症状[3]。目前较多研究已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BPSD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否会增加脑血管意外和猝死的发生率,目前结果尚不一致[1, 5, 6]。作为应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已经被认为疗效上至少与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相当,而有较低的风险[4]。我们采用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喹硫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齐拉西酮为二环类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巴胺D2受体和5�HT2受体的平衡拮抗剂,对多巴胺D2、D3、5�HT、5�HT2A、5�HT2 c、5�HT1A、5�HT1 d、�1�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组胺H1受体具有中等亲和力,对D2、5�HT2A、5�HT1 d受体具有拮抗作用,对5�HT1A受体有激动作用;能抑制突触对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喹硫平是一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相互作用。在脑中,喹硫平对五羟色胺(5 hT2)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且大于对脑中多巴胺D1和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喹硫平对组织胺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同样有高亲和力,对肾上腺素能α1受体亲和力低,但对胆碱能毒受体或苯二氮卓受体基本没有亲和力。喹硫平对抗精神病药物活性测定如条件回避反射呈阳性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效,但是使用齐拉西酮的患者不良反应少,其耐受性好,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影响较喹硫平小。故新型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是治疗BPSD较为理想的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曹秋云,江开达,高之旭.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征、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3):187�189.�
  [2] ReisbergB, BorensteinJ, Salob SP, et al. Behavioral symptoms inAlzheimer�s disease: phenomenology and treatment. J ClinPsychiatry,1987,48(Suppl):9�15.�
  [3] 李冠军,肖世富.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4):187�189.�
  [4] 孙新宇,高之旭,冯锋,等.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3):156�159.�
  [5] González�Concepción JJ, GeilK, RamosC, et al.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behavioral symptoms associatedwith dementia. BolAsocMed P R, 2009,101(1):51�53.�
  [6] Broadway J, Mintzer J. Themany faces ofpsychosis in the elder�ly. CurrOpin Psychiatry,2007,20(6):551�558.

推荐访问:痴呆 疗效 症状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xuexiaoguanligongwen/2019/0414/758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