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平滑肌瘤有危险吗 [附睾平滑肌瘤1例]

【www.zhangdahai.com--经济论文】

  [关键词] 附睾肿瘤; 平滑肌瘤;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7.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256(2011)02-0218-01
  doi:10.3969/j.issn.1671-7256.2011.02.033
   患者,男,78岁,因“发现左侧阴囊肿物1年,增大1个月”于2010年10月25日入院。体检:左侧阴囊稍肿大,表面无红肿,睾丸触诊正常,附睾体部及尾部可触及一大小约4.0 cm×3.0 cm×3.0 cm肿物,质地硬,表面光滑,轻度触痛,与阴囊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右侧阴囊、睾丸、附睾正常。辅助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正常,血常规正常,血沉正常,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阴囊彩超检查提示双侧睾丸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右附睾回声正常,左附睾体、尾部可见一大小4.4 cm×3.0 cm×3.0 c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其边缘可见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与阴囊分界清晰。CDFI示少量血流信号。双侧睾丸鞘膜可见液性暗区,左侧深约1.0 cm,右侧深约0.7 cm。超声诊断为:左侧附睾实质性包块,占位可能。双侧少量鞘膜积液。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睾丸、附睾及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侧附睾体尾部肿物约4.0 cm×3.0 cm×3.0 cm,实质性,质较硬,表面光滑,有光泽,切面呈灰白色,与睾丸粘连较紧密,睾丸大小、质地均无异常。术后病理:附睾平滑肌瘤,最大径4.0 cm,周围睾丸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SMA(+),Des(+)。
  讨论 原发性附睾肿瘤发生率较低,约占男性生殖系肿瘤的2.5%,比睾丸肿瘤发生率低10倍[1]。其中约80%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直径很少超过3 cm,常见的是腺样瘤、平滑肌瘤,其次是错构瘤、血管瘤、脂肪瘤[2],而本例肿瘤最大径4.0 cm,在附睾良性肿瘤中更为少见。附睾平滑肌瘤典型表现为圆形、质硬、切面灰白色肿瘤,边界清晰,多发生于附睾的头部或尾部,可伴轻度疼痛或无症状。肿瘤生长缓慢,可伴有睾丸鞘膜积液。多数学者认为附睾平滑肌瘤由午非管的迷芽而发生[2]。
  附睾平滑肌瘤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彩色超声检查。多表现为附睾内低回声实性占位,内部回声均质,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CDFI无明显血流信号或弱信号[3]。彩超检查具有简便迅速、无创伤、可重复等优点,可迅速辨明肿块的囊实性,准确测定肿块大小、受累范围以及睾丸情况,对附睾肿物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已成为附睾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3]。附睾平滑肌瘤主要应与附睾结核及慢性附睾炎鉴别[4]。附睾结核多为泌尿生殖系结核的一部分,一般发展缓慢,附睾逐渐增大,无明显疼痛,输精管呈串珠样,附睾结核可蔓延至睾丸,引起睾丸结核,并可与阴囊皮肤粘连形成慢性冷脓肿及阴囊窦道。进一步行B超、CT、IVU、抗结核抗体等检查可发现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结核。抗结核治疗有效。慢性附睾炎多有急性睾丸炎病史,多伴疼痛,肿块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坚硬。有明显压痛,B超示附睾肿大、内部呈低回声、边界不整齐。抗生素治疗有效[4]。
  附睾平滑肌瘤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或切除附睾及肿瘤为主,若肿瘤与睾丸粘连紧密,可行患侧睾丸、附睾及肿物切除。术后均常规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附睾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故预后佳,切除彻底后极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HAMM B.Sonography of the testis and epididymis[J].Andrologia,1994,26(4):193-210.
  [2] 周荣祥,程继义.泌尿男生殖系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1-372.
  [3] 李淑清,李学松,董永良,等.附睾肿物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2):164-166,170.
  [4] 吴忠标,林国兵,陈柏君,等.附睾肿块165例临床分析[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8(6):32-34.

推荐访问:附睾 肌瘤 平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2019/0329/4333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