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对策总结_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www.zhangdahai.com--经济论文】

  【摘要】 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急诊护士;危险因素;预防对策
  
  Risk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in emergency nurses LIN Xiu-mei.Emergency Deaprtment,People’s Hosopital of Shenzhen City,Guangdong,Shenzhen 518020,China
  【Abstract】 The staffs of emergency room often give the patients who are not entirely clear diagnosis disposition and rescue.Therefore,potential risk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to emergency nurses is major.In this paper,we will talk about potential risk facor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to emergency nurse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Nurse of emergency room;Risk factors;Preventive measures
  
  患者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各种化学消毒剂,并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若不注意 自我防护或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因此,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充分认识急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危险因素
  1.1 物理因素 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是锐器伤、噪音、电离辐射、负重伤:①锐利器:指各种医用的针、刀、剪、安瓿玻璃片等,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之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与处置,在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配合医生清创缝合,进行各种药物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锐器伤;②噪音:急诊科属于24 h开放,频繁流动人员的嘈杂声、电话铃声、救护车的报警声、仪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平均噪音值为(43~52.9)dB[1];急诊护士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可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致头痛、失眠等症;③辐射:急诊患者大多是重、危、急及意外伤患者,往往需要做各项检查X线、CT检查等,而护士需要在旁监护,因此常不可避免地遇到X线照射;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蓄积作用可使自身健康受到危害,可引起疲劳、困倦、头痛甚至致癌、致畸性[2];④负重:急诊护士经常搬运患者,导致腰酸背痛,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2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指各种消毒剂、有机磷农药、清洁剂及紫外线等。各种急救器械及物品使用后,需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报道,每天接触用于空气、地面、物品消毒的挥发性含氯制剂,如不加防护,长期接触可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一些化学气体中毒的患者时,护士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可吸收到各种残留的毒物,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1.3 生物因素 急诊护士在车祸、刀伤等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而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3]。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流感、麻疹、腮腺炎对护士有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大多数看急诊,这时期的患者更具危险性。
  1.4 心理因素 急诊护士需要面对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及心理状态各异的人,如长期面对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她们工作风险和紧张感;有的家属对抢救工作不理解,对护士出言不逊,甚至对护士谩骂,实施暴力等,使她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心理性疲劳、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等情况出现。
  2 预防对策
  针对急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危险因素,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组织业务学习,增强职业安全意识,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这成为避免急诊护士出现职业性损害的关键。
  2.1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对策 护士在抢救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小心谨慎,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用过的针头、安瓿、锐器及时装入锐器盒。对带血迹的废弃针头、输血和输液器具等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不得乱丢乱放,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时只能单手操作。如不慎被污染针尖刺伤,应及时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后包扎伤口,如疑为特异性感染,应上报预保科,必要时注射疫苗。护士陪同患者做X线、CT检查时,若不能暂时离开则要穿防护铅衣、戴铅帽、铅围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另外,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训练正确而有效的人力搬运姿势,运用物理力学省力原则做好自我防护,避免骨骼肌肉的损伤。
  2.2 化学性因素的预防对策 使用消毒液和配药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于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保存,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在配制和使用时戴上防护手套和口罩。室内定时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浓度,减少对呼吸道刺激,遇到化性气体中毒时可戴双层口罩,加以防护。护士在配药操作过程中,溶解药物时,溶媒需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渗透后再搅动。抽取药液时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以防止药液外溢。如果药液不慎溅人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请眼科医师处置。另外,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接触消毒光线时注意遮盖皮肤,必要时戴护目镜。
  2.3 生物性因素的预防对策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急诊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应尽量使用1次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洗手是最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感染的方法,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规范洗手。被患者血液,呕吐物污染的工作服应及时更换。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
  2.4 心理性因素的预防对策 急诊护士应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预防职业危害,寻找受损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急诊护士应定期组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遇到不合作、吸毒、醉酒闹事患者,及时通知医院保安部门,保安人员加强巡视,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感。急诊护士要主动参与一些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进行合理安排、调整,饮食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减轻心理紧张,保持轻松心情。另外,管理者应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体检,总结经验。
  3 结论
  急诊科是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其工作性质和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护士职业性危害的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的防护。因此,加强和改进急诊护士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从预防人手,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将各种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杨引梅,袁晓敏.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对策.青海医药杂志,2008,39(11):39-40.
  [2] 尹爱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当代护理,2005,2:29-30.
  [3]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华医院管理学杂志,2003,13(2):198-200.

推荐访问:职业性 急诊 损伤 对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jingjilunwen/2019/0410/6646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