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梗”需要治疗吗] 腔梗的治疗

【www.zhangdahai.com--理工论文】

  生活实例      这两天,一向乐呵呵的张老伯变得神情沮丧,还隔三岔五到医院去挂盐水。一问,原来张老伯两个月前因高血压到医院就诊,医生让他拍了张头颅CT片子,报告上写着: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医生说他患了“小中风”。一听“中风”两字,张老伯慌了,强烈要求住院治疗。谁知在医院待了一个月以后,复查的结果和前一次一模一样!打那以后,张老伯的心就一直悬着,逢人便絮絮叨叨地说自己中风了,病不会好了,把原本打算出国探望女儿的计划也取消了。
  刘大妈今年75岁,患高血压20多年了,前年被查出患了腔隙性脑梗。然而和大多数老年人不同的是,刘大妈对这点小病一点都不在乎,医生给她开的药一概不吃,让她注意控制血压也不当回事,结果两年里发生了三次“腔梗”。医生告诫她说,若再不重视,不好好吃药,后果会很严重!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腔隙性梗死到底是一种什么病?要不要紧?或许部分老年朋友还有着和张老伯、刘大妈同样的经历,迫切想知道这病究竟该怎么治。那么,就让医生告诉大家吧。
  腔隙性梗死,简称“腔梗”,是指颅内直径0.1~0.2毫米微小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微梗死,缺血、梗死的脑组织液化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小的腔隙。这些腔隙,小的直径仅0.2毫米,大的可达15~20毫米,大多数为2~4毫米。
  “腔梗”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梗死面积较小,因此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的麻木或无力、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行走不稳、头晕、呛咳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异常。
  随着CT、核磁共振等检测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一些过去不易被发现的亚临床病灶也被显示出来。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中老年人,因头痛、头晕或其他疾病就诊,当头颅CT或核磁共振提示有腔隙性梗死灶时,便认为自己中风了,精神高度紧张,再三要求医生开各种各样的活血药,每天打点滴,以为这样就可以疏通血管,使病灶消失。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已形成的梗死灶是不会消失的。
  一般地说,“腔梗”患者大多预后良好,致残率很低,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症状的腔梗患者可考虑短期输注一些活血化瘀药以缓解症状,无症状的腔梗患者不必过多输液。必须注意的是,“腔梗”容易复发,虽说颅内少量的“腔梗”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但如果“腔梗”反复发作,小的腔隙病灶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和程度,临床上称之为腔隙状态时,就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血管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类帕金森综合征、尿便失禁等。
  对待“腔梗”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避免如临大敌,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干预,减少复发。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度、动脉硬化、吸烟等都被认为是腔梗的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腔梗”发作或复发的关键。此外,服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有利于减少复发。

推荐访问:治疗 腔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ligonglunwen/2019/0426/9678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