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肺隔离症会癌变吗

【www.zhangdahai.com--行政管理论文】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肺隔离症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提高诊断率。结果 8例病灶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2例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8例均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其中一例显示4支异常血管供血。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肺下叶后基底段囊性或实性病灶的异常血供,三维重建能够提高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全可以取代有创的血管造影。
  [关键词] 肺隔离症;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三维重建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69-02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为支气管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畸形,其主要特点是病变组织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相分隔。笔者搜集经MS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8例,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肺内病灶均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并对CT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5岁。8例均有反复咳嗽病史,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而行CT检查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CT扫描使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mm,螺距1∶0,重建间隔1mm,对比剂为碘海醇(370ngI/mL)100mL,以3mL/s流率从肘贵静脉注入。延时25s开始扫描。3D重建图像采取多层面重建(MPR)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法及容积再现(VR)技术在工作站上获得。
  
  2 结果
  
  病灶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6例,右下肺后基底段2例。表现为左下肺囊实性病灶1例,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右下肺囊性病灶1例;表现为实性病灶6例,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均行CT增强扫描,显示异常供血血管均来自降主动脉。其中1例左下肺囊实性病灶显示有4支异常血管供应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最粗一支约7mm。如封三图6,7,VR重建胸主动脉发出4支动脉。如封三图8,9,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团片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内见来自降主动脉的一条迂曲供血动脉,静脉引流入左心房。
  
  3 讨论
  
  3.1 临床病理
  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隔离肺为直接接受主动脉分支供血的发育不全的肺组织块,不与正常的气管、支气管相通[1],无呼吸功能,与相邻肺叶的正常部分相隔离。PS于1717年由Huber首次报告。其发生可能是胚胎期肺动脉发育不全使部分肺组织血供障碍,并由主动脉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部肺组织所致。也可能是发育时肺芽与原始主动脉吻合支血管未完全退化所致,同时由于来自主动脉的血氧含量与肺动脉不同,故该组织不能正常呼吸而发育不全形成。根据隔离的肺与正常的肺有无共同脏层胸膜分为肺叶内型、肺叶外型及混合型。绝大多数肺隔离症属于肺叶内型,而混合型很少见[1]。肺叶内型常见,占全部病例的80%以上,肺叶外型少见,本篇报道所有病例均为肺叶内型。肺叶外型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或其他畸形[2]。肺叶外型,本身有独立的脏层胸膜,比较多发生于后肋膈角处,位于膈肌与下叶之间,亦可发生于纵隔、心包或膈下[3]。
  临床上以年轻人发病较多见(50%),新生儿发病罕见。有症状者一般以咳嗽、咳痰、发热和反复肺炎为主要表现。无症状者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男女发病差异无显著性。
  3.2 MSCT表现
  CT类型主要有:(1)肿块型,可呈圆形或不规则状,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2)囊性:可能由于继发感染、支气管分泌黏液不能排出或体循环压及血氧含量过高所致,可表现为单囊或多囊。(3)囊实性,有时容易误诊为支气管扩张。增强MS螺旋CT扫描对肺隔离症诊断有决定性作用。诊断PS最重要的依据是显示肺内病灶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75%供血动脉来自于胸主动脉;10%~13%来自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发出的异常分支。长期以来,PS术前金标准是血管造影。但近年来MSCT普及及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对PS的诊断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MSCT扫描层面更薄,速度更快,可屏气一次完成动脉扫描。MS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MIP对异常供血动脉起源、走形和分支及其回流静脉显示可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信息。为手术前定位提供了更多的解剖信息。对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避免损伤迷走体循环血管所引起致命性出血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平面重建技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三个方位观察病灶的形态及结构,显示病灶、异常血管和肺内结构三者关系功能强大;最大密度投影在所需要的层厚范围内完整的显示高密度的引流血管,应用曲面平展技术将引流血管平展拉直,可较好显示引流血管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并确定异常血供的来源。VR图像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对病变空间定位和毗邻关系显示好。本组病例均全部采用MPR、MIP、VR等多种模式的图像重建,能准确而直观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形和分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重建技术各有优缺点。MIP从不同角度将径线所通过的容积组织或物体中每个像素的最大密度值投影到二维平面,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所得图像对比度高,且观察或显示角度可任意预定,但肺结构与其间两者关系显示欠佳,不能显示病灶,且图像前后重叠,缺乏立体感。MPR重建显示异常血管、肺组织结构及血管与肺内组织的结构关系,但这种成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水平。VR也能显示异常血管与大血管的关系,但不能同时显示肺组织结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综合应用上述多种重建方法,以最大限度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提高诊断率。
  PS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常表现双下肺囊性或实性软组织肿块;病灶周围有时可见局限性肺气肿,同一部位反复发现肺部感染。PS不典型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多结节状肿块影。有时候病灶周围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像可提示本病。要拓宽思路,仔细分析图像,不要肺部病变只想到结核、炎症、肿瘤等。认识不足是本病被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年轻患者,长期咳嗽、发热,经过抗炎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可延至数月或数年的,要想到本病可能性。
  总之,MSCT增强扫描三维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全可取代有创性的DSA检查,但要注意首先要掌握好MSCT的扫描参数和熟练应用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并综合应用,才能更好、准确地诊断肺隔离症。
  
  [参考文献]
  [1] 李铁一. 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
  [2] 聂永康,赵振宏,蔡祖龙,等.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1):997-1000.
  [3] 夏宇,刘进康,杨迎,等. 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2004,19(10):730-732.
  (收稿日期:2009-10-13)

推荐访问:重建 隔离 诊断 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2019/0421/8767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