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需求结构转型的总体思路和政策选择:商非转型振兴总体思路包括

【www.zhangdahai.com--其他企业范文】

   近年来,我国外需和投资在庞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仍持续高速增长,脱离了实际消费需求,造成我国需求结构中内需外需失衡和投资消费失衡并存的情况,由此产生的三对矛盾,迫切要求需求结构转型。
   一、三对矛盾迫使我国需求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一)外贸生产能力快速增长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之间的矛盾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直接作用下,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化为三个板块:以美国、英国、西班牙等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消费板块,以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出口大国为主的生产板块,以中东、非洲等资源型国家为主的能源资源输出板块。但受到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众多消费板块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世界经济“再平衡”、“再工业化”以及贸易逆差国扩大出口等政策设想及目标,并在实践中开始减少消费,增加储蓄,造成国际市场需求疲软。而近年来受外需快速增长的影响,我国外需生产能力快速增长,超过国内需求的庞大生产能力业已形成,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模式不可持续。
   (二)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之间的矛盾
   投资高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但当前投资高速增长是在投资效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以规模换效率的结果。投资的快速增长对生产资源的消耗规模不断扩大,急剧提高了我国众多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同时,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许多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
   (三)消费需求不断下降与建立消费型社会发展规律背离之间的矛盾
   相关研究表明,一国的投资率随其发展水平提高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倒U型曲线),而消费率随收入水平提高和发展阶段的提升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U型曲线)。从上述规律看,我国已具备需求结构大幅调整的主要特征,到达需求结构需要转型的拐点,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需求结构转型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增进居民总体福利、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经济基本均衡为目标,紧紧围绕现阶段我国需求结构存在的三对矛盾,本着扩大内需与降低外需并重、扩大消费与优化投资并行、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的原则,通过调整外需、优化投资、扩大消费三条路径,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综合采取各项具体措施,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实现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从而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我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我国需求结构转型的政策选择
   (一)调整外需,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需求结构转型,在调整外需方面关键是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在稳定和拓展外需的同时,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第二,正确处理好调整外需和扩大出口的关系,进一步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此,调整外需,关键是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者关系,在稳固内需的基础上,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1、加快外需战略调整,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
   首先,调整“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简单加工产品出口,加快制定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其次,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将引进外资与引进智力、人才和技术结合起来,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第三,发挥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和大国影响力,降低海外企业投资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2、有序适度扩大进口,不断提升国际经济地位
   首先,完善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与储备机制,根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趋势,适时增加石油等相关产品进口,充实战略物资储备。其次,不断完善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手段,简化进口的环节和手续,提高进口环节的便利化程度,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第三,有选择地降低关税水平,适度增加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提高进口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第四,利用欧元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的“时间窗口”,以扩大进口和“走出去”为抓手,支持其渡过经济难关,争取从欧洲增加高技术产品进口。
   3、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培育出口竞争的新优势
   首先,严格限制资源密集型产品和“三高两低”产品的出口,减少资源密集性产品出口,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围绕提升加工贸易的本地增值、本地配套、主体本地化比重,引导企业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而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第三,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方式、鼓励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出口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建立营销网络、提高产品增值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出口企业生产效率。第四,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让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倒逼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优化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
   需求结构转型,在优化投资方面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投资增长速度与优化投资结构的关系,既要在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依靠适度增长和合理规模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又要避免投资的盲目扩张,防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领域的无序投资。二是正确处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正确处理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关系,既要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防止投资冲动,同时也要解决地方政府投资资金来源问题。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干预,促使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上。首先,加快政府职能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公共服务等职能转变的步伐。其次,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修订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最大限度地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第三,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明确政府主要投向国防、司法、政府行政管理、防灾减灾与救灾、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重大基础科研、基础教育、道路等公益性和部分准公益性领域。
   2、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更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积极作用,把缩小城乡、城区发展差距、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投资的着力点。首先,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和合理规模,积极有序地开工建设国家确定的重大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投资,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规模扩张。其次,把扩大投资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的良性互动。第三,支持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环节建设,加大向“三农”、水利、社会事业、铁路、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第四,加大民生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设施建设投入。
   3、鼓励促进民间投资,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在投资领域、投资能力上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首先,建立有利于激活和利用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机制,遵循非禁即准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确立民间资本平等市场主体地位。其次,建立有利于激活和利用民间资本的公共投资机制,落实民间投资“新36条”,在经济资源、金融资源分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切实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提高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第三,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第四,推进和深化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改变目前存在的阻碍民营投资进入的“弹簧门”、“玻璃门”状况,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稳定预期。
   4、调整中央地方关系,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我国投资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造成这一冲动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度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切实推进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在考核指标上,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综合发展转变,在考核方式上,从以内部考核为主向多方参与考核转变,在考核保障上,从以政府保障为主向以制度保障为主转变。其次,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比例和支出责任,弱化当前分税制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刺激作用,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第三,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和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投资效率。
   (三)扩大消费,加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需求结构转型,在扩大消费方面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好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消费的多层次发展。二是处理好扩大消费规模和优化结构的关系,加快建设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产业。三是注重处理好扩大消费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兼有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双重功效,不能再将其作为一项摆脱内需不足的临时性手段,而要作为我国一项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居民收入稳增机制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首先,以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主,推动劳动报酬在分配格局中的占比,保障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分享经济增长收益的基本权益。其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好新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促使城乡居民劳动报酬收入稳步增长。第三,适度降低宏观税负,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此外,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着力建立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相互制衡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和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强消费意愿,是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首先,提高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着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其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提高社会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三,实现制度统一,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城乡“接轨”和地区转移接续制度建设。
   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培养稳定成熟消费主体
   统计局相关数据和经验表明,中等收入人群消费倾向最强,而且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高端、新型商品,是扩大消费的有生力量,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最能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首先,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根据收入来源特点规范不同群体的初次分配收入。其次,进一步完善鼓励个人创业的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把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性收入水平作为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举措。第三,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制造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内幕交易等非法牟利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加中产阶层的财产性收入。第四,尽快理顺住房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加快建立以公共租赁房为主体只租不售的住房保障体系和价格合理的商品房供应体系,遏制房地产投机,出台合理的住房消费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释放农民潜在消费需求
   从长期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进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首先,以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为重点,按照进入城市时间、工作及纳税等差异划分不同层级,使已经进入城镇和将要进入城镇的转移人口,逐步取得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其次,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待遇,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三,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衔接,加强公共交通、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规范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吸纳人口指标挂钩制度,中央财政对农村转移人口公共服务给予适当补助。第五,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加城市营造宜居环境和改善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5、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满足消费结构快速升级
   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快速变动和升级的时期,居民消费正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这就要求产业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这种变化。首先,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及方便群众生活和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的生活服务业,培育文明健康的高端消费需求。其次,鼓励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特别是文化、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改进监管方式。第三,改善消费环境,加大城乡消费环境建设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有效性。第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通过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6、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鼓励低碳绿色消费,不仅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推动我国低碳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从终端入手,倒逼工业企业开发节能、低碳产品,发展绿色经济。其次,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加大低碳消费宣传力度,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深入人心,从而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及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卞靖,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推荐访问:转型 总体 思路 加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taqiyefanwen/2019/0318/2015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