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1989―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东阳市

【www.zhangdahai.com--其他企业范文】

  东阳市1989年报告发现首例梅毒,20世纪90年代后期梅毒病例数和发病率呈大幅增长和高发态势,流行形势十分严峻。为掌握梅毒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现对1989―2008年东阳市梅毒疫情作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浙江省东阳市1989―2008年性病疫情报表,人口数(本地人口数、流动人口数)来源于市统计局《统计年鉴》。�
  1.2 方法
  对性病疫情报表中的梅毒病例逐年整理、累加统计,然后作梅毒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2 结果�
  2.1 发病趋势
  东阳市1989―2008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 15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21/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40.86%。从1989年报告首例梅毒病例始,至1994年共报告7例梅毒(1990―1992年为梅毒疫情零报告),报告发病率在�0.52�/10万之内,处于零星散发状态。1995―2002年共报告梅毒病例460例,报告发病率呈迂回上升趋势,维持在�1.3�/10万~11.67/10万。2003―2008年梅毒报病数持续大幅增长,报告病例由176例增加到671例,报告发病率从22.29/10万急剧上升为82.83/10万;6年间共报告梅毒病例2 691例,占20年报告总数的85.21%,呈高发态势(表1)。�
  
  表1 1989―2008年东阳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及梅毒患者各期构成�
  
  年份病例数
  Ⅰ期Ⅱ期Ⅲ期胎传隐性合计较上年增长率(%)报告发病率(/10万)
  1989001001-0.13
  1990000000-100.000.00
  1991000000-0.00
  1992000000-0.00
  1993400004- 0.52
  1994200002-50.000.26
  19959100010400.001.30
  199623401028180.003.61
  19971980073421.434.36
  1998432800778129.419.97
  19993414301364-17.958.15
  20004510009640.008.13
  2001422100279040.6311.42
  200251130028922.2211.67
  200342232410517691.3022.29
  200475130217426450.0033.35
  2005982901128342159.4752.92
  2006773301941954830.1768.51
  2007863704943961111.5075.92
  200895511444806719.8282.83
  合计745285713019913158 � -20.21
  年递增(%)23.5135.32037.0746.8740.86-40.47�
  
  2.2 各期分布
  3 158例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共1 991例,占�63.05%�;I期梅毒745例,占23.59%;Ⅱ期梅毒285例,占�9.02%�;胎传梅毒130例,占4.12%;Ⅲ期梅毒仅在1989、1999、2003和2008年有报告,共报告7例,占�0.22�%。各期梅毒呈现2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第一阶段为2002年以前,病例以I期、Ⅱ期早期梅毒为主,占�58.24�%和�21.20�%。第二阶段是2003年以后,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6年间共报告病例1 900例,占70.61%;其次为I期梅毒473例(17.58%)。胎传梅毒在2002年以
  
  
  前仅报告1例,自2003年开始每年均有病例报告,而且增幅较大,年均递增61.54%,位居各类梅毒之首。各期梅毒的发病例数及发病率除Ⅲ期梅毒外均呈上升趋势(表1)。�
  2.3 性别、年龄分布
  在报告的3 158例梅毒病例中,男性1 445例,占�45.76�%,女性1 713例,占54.24%,男女性别比为�0.84∶1�。男性报告发病率(21.31/10万)低于女性报告发病率(26.01/10万)。患者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57.12%(1 704例),其中30~39岁组最多,占29.35%(927例),其次为20~39岁组,占�27.77�%(877例),第三为50岁以上年龄组(648例),占�20.52�%(这个年龄组绝大多数为隐性梅毒)。0~岁组儿童发病率高达81.24/10万,绝大部分为胎传梅毒,15岁以上性活跃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为20~29岁组(�34.34�/10万),其次为20~39岁组(29.20/10万),再次为40~49岁组(22.83/10万)。�
  2.4 职业、婚姻、文化程度
  报告的梅毒病例中,职业分布前4位的顺次为农民�1 714�例(54.27%),个体343例(10.86%),工人284例(8.99%),商业服务246例(7.79%)。婚姻状况以已婚者为主,共2 656例(84.12%),未婚489例(15.48%),不详13例(0.40%)。文化程度以中、小学文化水平居多,分别为2 190例和620例,占梅毒报告总数的69.35%和19.63%,大专以上文化水平184例,占5.83%,学龄前儿童113例,占3.58%,文盲47例,占1.49%,不详4例, 占0.12%。�
  2.5 其他
  绝大多数患者来自本市,共2 893例(91.60%),省内79例(2.49%),外省180例(5.71%),不详6例(�0.20�%)。通过非婚性接触传播2 484例(78.65%),配偶间传染277例(8.77%),母亲传染109例(3.46%),间接传染63例(2.03%),血液传染14例(0.44%),不详211 例(6.67%)。��
  3 讨论
  通过分析可见,东阳市的梅毒流行趋势具有3个明显的阶段,即1989―1994年为低流行散发期,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0.52/10万;1995―2002年为中流行不稳定增长期,这期间梅毒传播速度开始加快,报告发病率从1.3/10万上升至11.67/10万;2003―2008年为高流行减速增长期,梅毒报病数大幅攀升,占20年梅毒报告总数的85.21%,报告发病率由22.29/10万急剧上升至82.83/10万,但增长速度逐年趋缓。其特点与有关报道相似。
  探究东阳市20年来梅毒发病趋势的原因,可能为:①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后东阳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流动频繁,使梅毒传染源流入和传染机会明显增多。② 2002年下半年东阳市被确定为浙江省级性病监测点,当地将性病监测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建立更为完善的监测网络,医务人员的报病意识也逐步提高,有效地减少了不报和漏报现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性病的实际发病数。③ 经过多年狠抓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加强梅毒实验室建设与检查,加大对从业人员体检,加大术前、受血前病人及孕产妇的梅毒血清筛查力度,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使能获得筛查的人数大大增加。这一点可从隐性梅毒的大量增加反映出来。
  东阳市的梅毒患者主要是隐性梅毒,占总数的�63.05�%。近年来该市梅毒居高不下,主要是隐性梅毒的急剧增加。有资料表明,全国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在近几年呈逐年增高之势,至2008年达�46.03�%,而该市2008年隐性梅毒所占比例高达�71.55�%,与全国相比防治情况要严峻得多。隐性梅毒无临床表现,不易引起人们注意而导致延误诊治,但其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从性别分布看,病例数主要集中在女性,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有孕产妇体检,使得早期发现女性隐性梅毒的机会增多。从发病年龄、职业分布、文化程度、传染途径分析,东阳市梅毒发病较高的是20~39岁年龄段、低学历的性活跃人群,且以农民、非婚性接触为主,这些人群应作为防治的重点人群。但近年来19岁以下年龄组的学生梅毒患者、婴幼儿的胎传梅毒和50岁以上年龄组的老年梅毒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胎传梅毒大幅增加,更应引起高度关注。随着女性隐性梅毒患者的不断增多,胎传梅毒可能还要增加。
  梅毒与艾滋病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梅毒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4~5倍,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与艾滋病有着相辅相成的意义。目前东阳市是浙江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而控制艾滋病的部分措施是可以兼顾到梅毒防控的。因此,可以借助示范区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的同时,加强梅毒的防治,力争将梅毒年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4 参考文献�
  [1]吴梦贤.1992―2006年浙江省武义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疾病监测,2007,22(10):685-687.�
  [2]沈云良,许亚平,严军华,等.浙江省1991―2005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7,19(2):17.�
  [3]张君炎.我国性病流行形势和控制策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增刊):8.�
  (收稿日期:2009-11-16)

推荐访问:东阳市 梅毒 病学 流行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taqiyefanwen/2019/0330/4458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