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成功率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护理体会]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小儿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头皮静脉采血法是我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总结的一种简便、易行的采血经验。掌握好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与技巧能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静脉采血;护理体会
  
  近几年来,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婴幼儿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门诊抽血的婴幼儿也逐年增加,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静脉采血穿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而且婴幼儿缺乏对操作的配合能力,更加大了穿刺难度,若操作不当,会发生一些意外,这就要求护士要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并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而婴幼儿头皮静脉表浅,显露交通支多,血流丰富,易固定,且体位舒适,便于观察止血和保暖,护士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家长容易接受。近些年来,我科采用头皮静脉采血法,大大的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减轻工作负担。本文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196例婴幼儿的头皮静脉采血技能进行总结,针对如何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的问题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1一般资料
  
  对婴幼儿静脉采血196例,男105例,女91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20天。均采用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180例,成功率91.8%,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
  
  2头皮静脉穿刺前的准备
  
  2.1护理人员的准备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不让不愉快的事及工作以外的事使自己分心,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应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过分的语言和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不安的情绪。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2患儿的准备
  患儿大多对医院的环境陌生,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情绪表现的比较烦躁,所以给患穿刺前,要有耐心,多给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使患儿身心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让患儿平卧,患儿家属站在患儿的一侧,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嘱家属或助手双臂轻压,夹住患儿的双肩,双手抱着患儿头部,根据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方向轻压枕垫上,使其相对固定利于穿刺,注意避免捂住患儿口、鼻。
  操作者位于患儿头部的上方,根据穿刺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进针部位和血管,用酒精棉球多擦几次穿刺部位使血管扩张,或者是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签将头发分在穿刺血管的两边,必要时用剃毛刀剃除穿刺点周围的头发,充分暴露穿刺血管。
  2.3用物准备
  穿刺前准备好采取血液标本的所需物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便于操作,减少按压患儿头部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因用品准备欠缺而造成操作者的紧张、慌乱。
  2.4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到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是最理想的光线。其亮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60w灯置于操作者的左前上方,距穿刺静脉约45~50cm高度为佳,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性小,静脉暴露较好,静脉穿刺易于成功[1]。
  2.5用心做好家长的解释工作
  绝大多数婴幼儿为独生子女,当其哭闹不配合时,许多家属不知所措,反而增加心理负担。因此应根据婴幼儿特点及家长的不同心理需求,灵活运用语言艺术,根据情况予以心理护理,并取得家长对采血的配合。必要时可以请家长站在外面等候,待采血成功后将患儿交回家长。
  
  3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
  
  3.1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
  3.1.1掌握头皮静脉的特点
  婴幼儿头皮薄,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管腔内无静脉瓣,血液流通量大,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
  3.1.2.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先应区别头皮静脉和动脉,动脉手指触摸有波动感,外观颜色淡红。其次根据婴幼儿的血液循环及局部血管的情况、标本血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避免反复穿刺,以减轻婴幼儿痛苦。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解剖角度来说,小儿头皮浅静脉较大的有前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前额静脉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皮下脂肪厚,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而且大多数有头发覆盖,穿刺时应注意掌握进针的深度及血管的走行;颅骨缝间静脉较粗,易滑动[2],进针时应注意绷紧头皮,从血管侧面进针。若采血量在2ml左右,也可选择头皮边缘表浅的细小静脉。
  3.1.3肥胖婴幼儿头皮静脉的选择
  肥胖婴幼儿头皮厚,血管不易显露,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静脉显露,应沿着头皮边缘耐心寻找,仔细辩别毛细静脉的走行。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多擦几次头皮静脉刺激血管扩张[2],分辨头皮边缘细小静脉的粗细、弯直以及血管的走行,为穿刺做好准备。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以确定部位及走向,如:额骨正中和沿冠状缝处用手触摸皮肤时有“沟痕”感,即找到额静脉;从耳屏前方、颧弓根再向上触摸到“沟痕”感即颞前静脉;在耳廓后相应部位触及明显“沟痕”感时,即耳后静脉。[2]
  沿着婴幼儿的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静脉走向,遵循便于操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颅骨缝间静脉[2]。
  3.1.4脱水或休克婴幼儿头皮静脉的选择
  此类患儿的血管因血容量不足管腔塌陷,应根据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指触摸体会静脉在皮肤上的“沟痕”感,选择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等粗、直的头皮静脉。
  3.2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3.2.1选择合适的针头
  选择针头大小的原则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选择4.5~5.5号一次性头皮静脉针,它具有以下优点:①能减轻婴幼儿疼痛。②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③既利于血液顺利地抽出,又可减少皮肤针眼及皮下淤血。由于婴幼儿血管管径小,若穿刺针头过大,易使针头斜面紧贴管壁,或无法抽出,甚至血管破裂出血。
  3.2.2持针的方法
  传统的持针方法是右手拇、食指置针柄的下面,进入皮肤后改为执针的前后面刺入血管,此手法的缺点:手掌心朝上,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力度和速度,易造成速度过快或过慢的现象,过快容易穿破血管,过慢不能顺利进入皮下,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及针梗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近些年来,我们采用改进的持针方法是右手拇、食指置针柄的前后面,指尖顶到针梗的根部稳妥执针。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且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大大的提高了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3.2.3进针的手法
  根据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所成角度不同, 直刺法与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上,针头与皮肤成10~15度。斜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1.5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度,将针头刺入静脉。在穿刺过程中用力速度及大小要得当,当穿刺针进入皮下组织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头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否则疼痛剧烈且进针不畅;穿刺血管壁时,用力轻稳,同时速度宜慢,否则易穿破血管。
  3.2.4头皮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角度的选择
  本人根据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主张不论头皮静脉的深浅,均可采用10~30度角进入皮下;教科书上对头皮表浅静脉的进针角度主张为10~15度、王淑芬[3]等主张颅骨缝间静脉30~60度、头皮深部静脉15~30度角进针。进入皮下后再减少角度沿静脉的方向刺入血管。
  3.2.5根据头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速度
  进入皮肤时,用力稍大,速度要快,切忌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引起进针不易,进入皮下后放平针头,针头与血管平行,用力轻稳,速度易慢。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穿刺时用力要轻;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穿刺时用力要适当的重些。头皮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回血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可以试着回抽注射器,一般可见回血。
  3.2.6穿刺要点
  头皮静脉的特点使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穿刺时又不能使用压脉带,所以穿刺时应慢、轻、稳、准。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一次短暂的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采用向心行和逆心行两种进针方法的区别 逆心行进针因血流压力大,穿刺时比向心行进针方法回血要快,故向心行进针比逆心行进针要更慢、更稳。
  3.3固定要点
  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再向前平行进入少许,用左手食指压针柄,拇指置针下固定针柄,或用胶布粘住针柄前2/3处固定于头皮上,右手持注射缓慢抽吸至所需血量。
  3.4拔针方法
  拔针时动作要迅速,用棉签按压时采取直压法,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度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按压,在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沿血管方向同时按压皮肤及血管,这样可以防止损伤血管壁。并嘱家长按压时不可松动棉签,将内外针眼同时按压,按压时间为5min以上,对于哭闹不止的婴儿,按压动作由护士完成。这样既减轻了疼痛,又减少了皮下血肿的发生。
  3.5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原因是:①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②穿刺时用力重、速度快,致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外、一半在血管内。
  穿刺成功后不能采集所需血量的处理方法分别是:①将针柄逆时针旋转180度,使针尖斜面朝下;②将头皮针头轻轻平行后退约0.5mm。
  综上所述,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法较股静脉、颈静脉采血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高,护士容易掌握且能熟练操作,患儿及家属易接受、配合,好固定,易穿刺,不受病情和体位的限制。采血后亦可连接输液装置,避免重新穿刺,减少婴幼儿的痛苦;并且拔针后容易观察,形成血肿的机会少。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只要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与技巧,经常加以练习,提高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 杜棉,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3).
  [2] 林雪芹,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中国医学杂志2007.11(11).
  [3] 王淑芬、洪珍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2007.7(13).

推荐访问:采血 静脉 成功率 小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314/1399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