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 反流性食管炎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情况。方法 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并对活检胃黏膜采用尿素酶法测定幽门螺杆菌,对照组64例也经胃镜活检检测了幽门螺杆菌。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1.5%。对照组中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5.6%。两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gurgitation Disease, 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是指酸性的或碱性的胃内容非生理性反流至食管等处,造成食管以及食管外组织的化学性炎症性改变,并引起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其中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改变者,即反流性食管炎。已知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的致病因素之一;但是对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有不同的报道,为此本文对其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有临床症状如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反胃、嗳气、呃逆、腹胀等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者,并排除其中的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10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58例,年龄26~57岁,平均40.6岁,所有患者均经快速尿素酶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照组64例,经胃镜检查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并行快速尿素酶法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3~59岁,平均41.6岁。
  1.2 快速尿素酶测定试验 采用福建三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CPUT试剂盒。胃窦及胃体部黏膜各1块,分别做快速尿素酶实验,按说明书步骤进行。
  
  2 结果
  
  10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64例(61.5%);64例对照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42例(65.6%)。经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结果发现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10%~20%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在临床对除外了心绞痛的胸痛患者的调查表明,约80%的患者都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机理与胃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异常、食管清除功能异常、食管上皮防御功能减弱、胃内压力升高和胃排空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1,5]。
  有报道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原因有可能与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该部的胃泌素释放增多有关。研究表明,这种胃泌素释放增多可能继发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生长抑素的抑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后,基础胃酸的分泌及24 h的胃腔内酸度增加[2];同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引起胃黏膜局部组织的损伤,此外还可产生多种酶和毒素[3],作用于胃黏膜组织的局部或远处,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
  然而,由于在无消化道症状的人群普查中,幽门螺杆菌也有较高的感染率[4],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达40%~60%,因而前述的临床症候群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之间尚不能肯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本组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并不高于相对照的单纯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因此推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并无密切的临床相关。有些学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还有保护作用,并推测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部炎症以及炎症的刺激产生一些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产酸的因子,减少胃腔内的酸度;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以加快胃排空;幽门螺杆菌产氨能中和胃酸。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后应扩大样本例数继续观察,同时还应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前后进行进一步临床观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幽门 螺杆 临床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403/5346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