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28例临床观察】 肠梗阻手术是大手术吗

【www.zhangdahai.com--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本组28例患者均在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辨证加减分服,每日1剂,水煎分服或胃管内注入;同时以上述口服中药煎汁100mL,每日分2次灌肠;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等客观指标。结果 治愈23例,占78.57%;显效3例,占10.71%;有效2例,占7.14%;无效1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2.5±0.5)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1±0.7)d;排便时间平均(3.3±0.8)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平均(5.45±0.95)d;治疗时间平均(9.53±1.35)d。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等。
  [关键词]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大承气汤; 胃肠减压; 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5-02
  
  术后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1~2周内的一种动力性与机械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术中广泛分离肠管粘连、长时间肠管暴露及手术所致肠管损伤等是引发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1]。祖国医学认为,多由术后肠道气血痞结,致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而发病,当属中医学“腹胀满”、“肠结”、“关格”的范畴。多属里热实证,故治宜行气活血、通里攻下之法[2]。笔者2008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了28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均为我院腹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52岁,平均(35.7±5.2)岁;术式:阑尾切除术后8例,肠外伤术后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脾破裂手术后2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术后8例,胆系手术后3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肠梗阻的诊断标准;②本次发病于腹部外科手术后2周内;③排除其他原因(肠扭转、占位、异物堵塞、肠套叠等)所致的肠梗阻;④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等脏器疾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西医的全身支持疗法 ①禁食;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胃肠外营养支持;④使用抑酸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抗生素等全身对症支持治疗。
  1.3.2 胃肠减压 先将患者鼻孔清洁干净,嘱患者取坐位或斜坡位,将胃管前段涂以润滑油,用止血钳夹闭胃管末端,顺鼻腔下鼻道缓缓插入;当胃管插至咽部时,嘱患者将头稍向前倾,并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若患者恶心较严重,嘱患者深呼吸,待平稳后在继续插入已量好的长度。首先用注射器将胃内容物抽净,然后接上胃肠减压器。此时患者应停止饮食和口服药物,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1~2h,以免注入药物被吸出。
  1.3.3 中医辨证施治 药物组成:生大黄(后下)10g、川厚朴10g、枳实10g、芒硝(冲)10g、莱菔子15g、桃仁10g、赤芍10g。辨证加减:湿热壅滞者加黄柏、苍术各10g;气滞血瘀者加用红花10g、木香10g;痰湿内结者加半夏6g、陈皮10g、猪苓10g;恶心、呕吐者,加生姜三片、竹茹10g;寒盛者加干姜10g、附子6g;热盛者加黄连10g;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者,去芒硝,加黄芪20g、党参20g。每日1剂,症状轻者分3次口服。症状较重行胃肠减压者可经胃管注入,每次50mL,每天3次,在注入药液前先将胃内容物吸出,注入药液后夹闭胃管,保留l~2h后放松胃管减压。
  1.3.4 中药灌肠 以上述口服中药,每日1剂,加水浓煎至l00mL,分成两份注入灌肠袋中,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肛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60滴/min的速度持续滴注保留灌肠,1日2次。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临床治愈:治疗1个疗程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自觉症状消失,肠鸣音正常,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经X线腹部平片、B超或CT检查证实无肠梗阻征象。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上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进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经X线腹部平片、B超或CT检查证实无肠梗阻征象。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经X线腹部平片、B超或CT检查证实肠梗阻征象好转。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未能解除,甚至加重,或中转手术治疗,经X线腹部平片、B超或CT检查证实阳性指征未好转。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3例,占78.57%;显效3例,占10.71%;有效2例,占7.14%;无效1例,占3.57%。总有效率96.43%。
  2.2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经治疗肠鸣音恢复时间为0.8~3.1d,平均(2.5±0.5)d;肛门排气时间1.0~4.2d,平均(3.1±0.7)d;排便时间2.5~4.1d,平均(3.3±0.8)d;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4.5~5.1d,平均(5.45±0.95)d;治疗时间8.5~12.4d,平均(9.53±1.35)d。
  3 讨论
  我科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将胃肠内气体、液体吸出,可减轻肠管压力,缓解腹胀等症状,同时也减少了肠腔内细菌和毒素的蓄积,有效地改善了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坏死和肠穿孔发生的可能性。应用生长抑素减少肠腔分泌消化液,有助于提高疗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和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也是重要的治疗环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代谢的失衡,可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中重用厚朴、莱菔子以下气除胀;大黄、芒硝、枳壳荡涤肠胃积滞;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通里攻下、活血化瘀之功[4]。研究证明,大黄、芒硝可促进胃肠的蠕动,并可保护肠黏膜,防止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厚朴、枳壳、桃仁等能改善肠管的血液循环,并可减轻肠壁的水肿及促进炎症的消退[5]。中药灌肠使药物作用于局部,避免了“首过效应”,减少了药力的损失及对肝脏的损害,使药物直达病所,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诸法合用可以明显地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疾病的早日好转。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并可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等。
  [参考文献]
  [1] 徐绍敏,郑保国.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4例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48.
  [2] 朱鸿波,刘戈. 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3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0.
  [4] 汉利,尚修万,李磊.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72.
  [5] 许自力,冯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1):3872.
  (收稿日期:2010-03-30)

推荐访问:肠梗阻 术后 中西医结合 临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erenduizhaojianchacailiao/2019/0421/870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