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接触溴氰菊酯杀虫剂所致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的调查分析:接触性皮炎

【www.zhangdahai.com--工作计划】

  摘要:目的报告一起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群体反应事件,总结事件的调查、处置经验,提高防范和应对类似事件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总结整个事件的调查情况。结果23例患者经补液、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此为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引起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溴氰菊酯毒性虽小,仍需提防因通风不良、在环境中残留所致的中毒。一旦出现因皮肤接触引起的类似事件,需及时清洗皮肤、适当应用滴眼液,或静滴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针剂,以消除症状。对于群体反应事件,心理疏导治疗尤为重要。
  关键词:溴氰菊酯;接触性皮炎;群体反应事件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83-02
  
  溴氰菊酯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一种。其化学名称为a-氰基-苯氧基苄基(1R3R)-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英文名称为decamethrin。简称NRDC,化学结构式为:由于该药残毒作用小,对光稳定,对棉花和其它农业害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所以,近年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农药在体内易被氧化酶系统降解,无蓄积性,所以被认为是毒性较低使用上较安全的农药,但如果在使用后不注意做好环境的全面通风,残留在环境中的农药将可引起接触人员出现不适症状,甚至中毒。2010年9月,我区发生了一起因皮肤接触该种农药所致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现报道如下。
  
  1 事件发生经过
  
  自2010年9月27日起,某学院共安排了74名学生在我区某镇的一个餐厅实习,学生分两批到达,第一批12名学生于9月27日到达,第二批62名学生于10月4日到达。学生到达后立即被安排去参加餐厅主管组织的礼仪培训。10月9、10日休息2d后,10月11日学院继续安排约70名学生到餐厅参加礼仪培训,10时30分学生开始进入餐厅接受培训,至11时30分,学院老师安排其中的30名学生清洁餐厅用餐区的餐桌,其余学生继续接受培训。培训至13时30分结束,全体师生到后勤部就餐,随即有部分学生向老师反映脸部不适,餐厅的一名主管也主诉于11时左右开始感觉脸部刺激、发痒。至23时为止,累计有23人出现类似症状,均被送至我区某镇医院治疗。
  
  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1患者个案调查情况 我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医院,从接诊医生中了解到全部患者除了出现脸部灼热、瘙痒等主观症状外,均无显现任何体征。在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得知,除了2名是餐厅主管外,其余发病的21人均为实习学生;23名患者中,男1人,女22人,年龄20~34岁,最早发病时间为10月11日11时,最迟发病时间为10月11日17时,患者发病主要集中在进入餐厅后3h左右;全部患者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脸部灼热、瘙痒感,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不适;患者的居住地点分散。
  
  2.2现场卫生学调查情况 10月11日21时,我中心工作人员前往事发餐厅进行现场调查,经调查得知,该餐厅未开始营业,现正处在前期准备、清洁阶段。近期由某学院安排学生到餐厅进行培训和清洁。整个餐厅为一层简易式临时建筑,总面积为2660m2。餐厅的厨房位于北面;用餐区在南面,用餐区的地面用塑胶材料铺设,由活动屏风分成东、西两个分区一一员工餐厅用餐区和主餐厅用餐区,面积分别为730m2和990m2。现场可见,该餐厅未安装紫外线灯;用餐区的东、西两面各安装了4个排气扇,厨房安装了14个排气扇。我中心工作人员对餐厅的厨房、用餐区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等4种常见化学毒物进行快速检测(现场检测条件:温度23.8℃、湿度91.2%、风速0.04 m/s),除了在厨房、用餐区内分别检出甲醛0.02ppm和0.01ppm外,其余3种化学毒物均未检出。为进一步查明事件的原因,10月12日,我中心工作人员对该起事件进行补充调查,继续向负责实习餐厅室内消毒杀虫的某杀虫公司经理了解事发前餐厅的杀虫情况。据该经理介绍,公司10月10日晚上19~20时曾在事发餐厅的室内进行喷雾杀虫处理,所采用的杀虫药为“除敌”(含溴氰菊酯2.5%),药物用水稀释后直接在室内喷洒。同时,由于10月11日上午正好下暴雨,学生培训、清洁时餐厅的门窗是关闭的。此外,据学院的林主任反映,实习学生在使用清水对餐厅餐桌等进行清洁时,没有做任何个人防护措施。
  
  3 临床治疗经过
  
  10月11日下午,接诊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补液和对症治疗,静脉点滴维生素C注射液和地塞米松1次。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至10月12日O时15分,据医院报告所有患者均已自行离院。
  
  4 事件原因
  
  4.1原因分析 关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的群体反应报道较少。本次突发的23例群体反应是与喷洒农药后未彻底通风换气、室内残留农药未能彻底排尽有关,同时,也与学生清洁餐桌时无配戴手套,手部直接接触到经农药喷洒的餐桌后再擦汗、洗面有关。认为本次群体反应是由皮肤接触所致,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未达到中毒的诊断标准,仅属一起群体皮肤反应事件。
  
  4.2事件定性 10月12日晚上,我中心组织专家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专家是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消毒杀虫学方面的专家。专家经过对事件的详细了解,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排除了传染病、装修材料所致的化学中毒等的可能,也排除了因紫外线所致的皮炎,一致认为本次事件是一起因皮肤接触溴氰菊酯杀虫剂所致的一过性接触性皮炎事件。
  
  5 讨论
  
  5.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属中等毒性及低毒范畴
  此类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可促进神经末梢前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使小脑乙酰胆碱水平明显下降,增加脑内一些氨基酸及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病变部位发生在脊髓,主要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增强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造成肌肉持续收缩及共济失调。低剂量可致感觉神经刺激症状,表现为肢体麻木、烧灼刺痛感。此类农药中毒的途径有口服中毒、皮肤接触中毒、眼部刺激反应,以及呼吸道吸入中毒等途径。口服中毒分为轻、中、重3度。皮肤接触部位可出现烧灼、刺痛、瘙痒、蚁爬感及麻木感,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丘疹、大疱性皮炎,并且在日光下可加剧。眼部污染者可导致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红肿及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眼部刺激反应。重者可经皮肤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对于此类农药中毒的解救,目前仍未发现理想的特效解毒剂,但由于它无内吸作用,残留表面易降解破坏,所以停止接触后症状很快就可减轻或消失。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惊,应用苯巴比妥;防止肺水肿、脑水肿,进行补液、利尿,以及应用维生素B6、能量合剂、葡醛内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皮肤反应,应用维生素E油剂搽涂皮肤,等等。
  本次事件中,接诊医生对患者静脉滴注了维生素C解毒、地塞米松针剂抗过敏,达到了治疗目的,同时也起到稳定患者情绪和安慰的作用。
  
  5.2注意与有机磷农药的中毒相鉴别 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也有硫代硫酸酯类农药的蒜臭味,因此必须认真把该农药的中毒与有机磷农药的中毒相鉴别,以防误诊、误治而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5.3及时对患者和其他在校师生做好心理疏导由于本次事件是群体发病,且患者中大多数是学生,属于一类特殊人群,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容易出现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医生、调查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和其他在校师生做好心理疏导,这一点是处理好群体事件的关键所在。

推荐访问:接触 杀虫剂 起因 所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gongzuojihua/2019/0402/516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